第425章 人君姿态(3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2840 字 5个月前

能竣工……”

北宋三易回河的惨痛经历还历历在目,对于黄河,朱高煦还是觉得能不动就不动。

万余兵马,一支在京畿,一支在关东,足够挡住关西和关东的各国守护。

朱高煦摆手示意群臣可以退下,群臣见状纷纷起身作揖唱礼。

朱高煦并不在意他们的看法,而是继续拿起下一类作物进行介绍。

朱高煦对群臣展示,而他手中的土豆并不似后世人所认知的模样。

即便科技水平达不到,东北产出的粮食也足够填补北直隶,北直隶也就避免了和江南抢粮食。

交代完了一切,朱高煦这才开始扫视起了群臣们。

朱高煦放下一块树皮,他并不认识金鸡纳树,所以只能靠人为实验才能分辨出来。

朱高煦很有自信,毕竟铁路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开始肯定只能在地势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进行。

“当然,在这之前还是得让农业司和太学实验几年,并从中挑选粮种才行。”

况且,黄河每年能带来大量泥沙,不断地为南直隶创造土地。

江东六府满足这个条件,嘉杭湖也满足,但放眼整个江南就不行。

“播种后,覆盖一层土壤,并保持土壤微湿,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

“除此之外,太学的蒸汽机一旦有了进度,你记得第一时间通知我。”

不过不等他们激动,朱高煦就打击道:“虽然产量高,但它含水比较多,实际用来填饱肚子的话,也就和二百四五十斤稻米差不多。”

“虽只有一千里,但自永乐四年开修以来,如今不过修葺、拓宽七百余里,尚需四年才能竣工。”

“至于昆明至景丁的驿道,由于只有南诏、大理时期有过修建,年久荒废之下,耗时较长。”

后世的土豆只要清理了泥土,那基本都比较饱满,而朱高煦手中的土豆却长得十分磕碜,不仅茎块小,形状还十分不规整。

他们眼睁睁看着装满作物的箱子被抬走,随后朱高煦才坐回了主位上,群臣纷纷来到椅子面前,见到朱高煦按下手心示意入座,他们才纷纷入座。

摸摸八字胡,朱高煦觉得前途还算明朗,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询问起了亦失哈道:

“我大哥和三弟,近来在做些什么?”

当然,朱高煦执意迁都,主要原因还是在刚才那十余箱的箱子中摆放着一箱天然橡胶和橡胶树种子。

没有了粮食的顾虑,北直隶的发展会比历史上更好。

不得不说,把解缙、杨士奇赶走后,这庙堂着实清静了许多。

“八百到一千?!”听到朱高煦的话,众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河北的潜力,在历史上的明朝并没能得到开发,或者说即便得到了开发,却由于勋贵和太监占田,变相加大了北直隶收税难度。

见状,朱高煦也详细说道:“此次广西要先推行新政,随后再平定不臣。”

“臣农业司王本道,参见殿下。”农业司王本道连忙上前作揖,朱高煦则是对他介绍起了土豆的一些事情。

“从昆明修往蛮莫的驿道全长一千四百里,自洪武三十年开修,曾经的五尺道,如今已经开辟二丈宽。”

正因如此,许多官员纷纷上疏,认为迁都不宜操之过急。

这是地理的先天条件,谁也改变不了。

朱高煦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待他们入座,朱高煦便也开口说道:“朝廷这些年一直在寅吃卯粮,不过郑和下西洋所带回的金银,以及日本和西南、南洋的金银铜矿开采都能补贴不少。”

工部是吃钱大项,每年的运河疏通,黄河备堤,驿道维护和开修,所需要的钱粮都在数百万贯之多。

朱高煦向众人展示了一圈,同时对站在人群之中的一名工部官员开口道:“农业司的侍郎上前来。”

“在土豆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可以使用竹条等固定植株,防止倒伏。”

朱高煦目光扫视群臣,脸上露出满意之色。

“殿下,北京营造即将结束的事情恐怕会迅速传开,我们要不要做些准备?”

“玉米和土豆需要注意的事情不同,稍许我亲自写了交给你去实验。”

“这是土豆,在东洲之地亩产二百斤左右,并不算多,但它不与五谷争地,对土地的要求不高,但最好是沙壤土比较好。”

黄福与夏原吉一样清廉,并且还能整顿自己所在衙门的吏治,这让朱高煦十分放心。

没了蒙古人的威胁,山西、北直隶、山西就可以安心发展了,大明的军事投入能降低许多。

迁都北京是必然的,当下河北之地人口稀少,即便这些年朱高煦大力从山西、山东迁徙人口进入北直隶,但北直隶人口也不过三百余万。

以这個时代的气候来说,南直隶的土地增加是一件好事,朝廷只需要做好黄河的维护,避免决堤就足够。

至于广西和交趾的关系更不用多说,在没有蒸汽机船的时代,唯有广西安定,交趾才能安定。

曹义解释着,朱高煦也颔首收回目光,侧目看向了身侧持着笏板的数十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