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大兴教育(4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285 字 6个月前

当然,相比较这个,朱高煦还得把目光放到教育上。

渤海的五年教育,其实培养出的学子知识储备,也就和后世的小学生差不多,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毕竟朱高煦也不是每一学科都能精通。

五年教育已经把他的底子掏空的差不多了,大学毕业后他压根就没去翻书。

如果不是地质、地理这些学科与他的工作有关,他甚至都记不住世界上哪里的矿产出名。

原先讨厌的工作内容,现在反倒是成为了他领先世人的本事。

“当初早知道好好学理科了……”

批阅奏疏的同时,朱高煦不免感叹起了自己没能带来更多的东西给这个时代。

饶是如此,只要他的五年教育能推广开来,大明的基础数学、物理和地质、天文都能得到提升。

朱高煦再贪玩,也总归是记得太阳系八大行星,日食月食,七大洲四大洋,以及细胞、病毒等等小知识的。

这些知识如果没有他,那得几百年后才能被人总结出来,但现在他一套《五年教育》,直接解决大部分问题。

有这个基础在,加上朝廷鼓励,朱高煦不相信大明会诞生不了新的理论知识。

只是在此之前,他还是得推进辽东、山东的教育。

这两个地方的人口已经达到近七百万的程度,只要能让这两个地方普及教育,那就代表近百万户百姓家庭脱离文盲,因为他们的家中已经有了接受教育的人。

只要有这么一个人在,整个家庭都会发生不小的改变。

“山东的办学,可以提前在明年年初开始接受招生,在永乐元年二月开始学子就读。”

“你看看如果在这个时间开始办学,那朝廷会遇到什么问题。”

朱高煦停下手中的笔,给出了山东开始普及教育的时间。

他揉了揉眉心,亦失哈闻言则是迟疑道:“最大的问题还是教习和钱粮问题。”

“山东口数五百余万,哪怕只有五十万学子报名,朝廷也得准备起码五万教习,才能保证将每个学堂学子数量控制在五十人左右。”

“奴婢算过了,哪怕明年渤海毕业两万学子,也还有三万教习的缺额,而山东治下的府、州、县、卫等学校,仅有教习一千六百余人。”

“山东办学的缺口,很难在明年就填补上,除非推迟到永乐四年,等辽东学子毕业……”

“此外,若是要养五万教习,那按照您刚才定下的俸禄发放规矩……”

亦失哈说着,开始敲打起算盘来,不多时继续道:“每年支出二十万贯,粮食六十万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如果还要加上学子们的书本费,笔墨费,以及在校午饭的费用,那山东学政每年支出不下三十万贯,粮食二百万石,等同山东赋税的四成。”

亦失哈说完,他忐忑的看着朱高煦,以他对朱高煦之前的了解,朱高煦肯定还会继续办下去的。

可如果真的强行对山东办学,那大明的财政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朱高煦居然平淡颔首:

“全面招生确实无法进行,既然如此,就将明年的招生限制在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

“此外,只要参与了报名,年纪上去也无妨,山东的报名持续两年,开学推移到永乐三年正月。”

“办学要办,但不能给地方带来较大压力,更不能让质量下降。”

“如果这么调整,你估计会有多少山东学子入学?”

朱高煦放缓了步调,他要办事情,但不像之前那样匆忙焦急了。

“大约三十万左右,而且如果是这样的话,教习也不会有什么问题,钱粮所需也能下降一半。”

亦失哈松了一口气,并补充道:“不过办学是每年都招生,后续的生源应该会保持在每年五万以内的增长。”

“后续的事情,等政策颁布看后续情况再讨论,你去忙吧。”朱高煦打断了亦失哈的话。

亦失哈闻言,当即回礼退出了武英殿内。

只是在离开武英殿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坐在位置上处理政务的朱高煦。

现在朱高煦给他的感觉,好像又回到以前了。

《明太宗实录》:“洪武三十三年十月癸卯,上令太子办学辽东,太子责令官学曰:“十岁以上不就学者,罚其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