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大战在即(3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267 字 2个月前

模样,朱棣不由皱眉,朱高炽看出情况不对,连忙站到朱棣身旁打圆场。

“爹,娘还在后府等着您呢。”

“嗯……”朱棣颔首,对一旁的张玉交代:“张玉,你带人布置城外营垒,补充马料,给将士们杀猪宰羊,弄些肉食吃吃,俺先回府上去了,稍晚些再来作陪你们。”

“末将领命……”张玉应下,朱棣便带着朱高炽和朱高燧返回了燕府。

在回去的路上,朱高炽也与朱棣说道:“三日前,儿臣给辽东拨去了十二万石粮食,不过北平和永平的粮食还能撑到九月,您不用担心。”

“拨给老二是好的,他那里百姓多,况且我听闻他拿下登莱后,又迁移了登莱的一些人口前往了辽东。”

朱棣的消息十分灵通,这些事情就连朱高炽都不知道。

“辽东苦寒,老二迁移这么多百姓过去,恐怕百姓会很不愿意。”朱高炽对辽东的认知,还是充满了江南士大夫的那种偏见。

朱棣听后不是很喜欢,反倒是为辽东说了起来:“那辽东,虽说比北平冷些,但也没冷到哪里去。”

“说是苦寒,当年俺到北平的时候,北平也不过百万人,如今都二百余万了,也变得繁荣了些。”

“现在辽东百姓数量也过百万之数,繁荣起来也是迟早的事情。”

“更何况,老二的理政手段也是被你爷爷青睐的,我看他在渤海就干得不错,不然也不可能凭借贫瘠的渤海就拉出四五万的人马。”

“这数量,就连人口是渤海数倍的辽东都拉不出来,老二只要稍加治理,日后辽东说不定会成为一个好地方。”

朱棣具体也说不出用什么手段能把辽东治理的繁荣,但是见过吉林城的他坚信自家老二的理政能力。

连那么贫瘠的吉林,都能在他的手段下不过数年就变得堪比江南一些府城,如今得了辽东和大宁、登莱百万人口,关外之地必然兴盛。

“那儿臣就拭目以待了。”朱高炽笑笑,但不是嘲讽,而是打趣。

朱高煦的理政能力,还有他那一手看山点矿的本事,这些朱高炽都是清楚的。

旁人说要让辽东兴盛他不信,但如果执政的是老二,他便会相信。

父子二人交谈甚欢,跟在他们身后的朱高燧则是看着嫉妒。

“二哥立功又不是你跟着立,你摆什么谱。”

他在心中暗自嘀咕,却不想是他自己参与不进这个话题,怪不得旁人。

倒是在他总想着用朱高煦来压制朱高炽的时候,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朱高煦却在忙着算账。

“殿下,都在这里了,每个小旗借了多少东西,打了多少白条,都计算在这里了,一共是七百二十四石五十六斤豆子,一千三百四十二斤米和七十二头猪,三百四十五只羊。”

青州城外,当三千渤海精骑截断道路,摆出架势吸引李景隆的时候,徐晟抱着一堆账本走了进来,口中说着一大串数据。

这些东西,都是渤海军这三千精骑这几日和百姓借走的东西。

坐在帅帐内,朱高煦用刀吃着烤羊腿,见徐晟来了,便开口说道:

“这借了东西的村庄都要登记造册,让孟章带人来组织他们迁徙去登、莱二府,用当地的耕地来偿还。”

“这工作繁琐,因此南下前我已经让亦失哈带着一千吏目南下,你需要把账本送到登州,把我的要求告诉亦失哈就行。”

“好!”徐晟咧嘴笑着,同时坐在地上,单手倚着朱高煦的案几。

他那模样放在这个时代的文人看来是不尊重朱高煦,但在渤海却是常态,渤海军纪严明,可也充满人情味。

“百姓们都不信我们会还。”徐晟小心翼翼说着,朱高煦却淡然用刀削了大块肉递给徐晟:“自我们之前无人这般对他们,他们自然不信。”

“不过自我们之后,他们便信了。”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徐晟狼吞虎咽得将那大块肉吃下,朱高煦却轻笑:

“为的就是让百姓知道我们才是子弟兵,而南军还是他们所认知的南兵。”

南军的纪律好吗?

自然是好的,但那是和封建时代的其它军队相比。

如果要拿南军和接受了近现代训练的渤海军相比,南军就和兵痞没什么两样,顶多也就是内地的官兵军纪好些,类似甘凉、辽东、陕西等地边兵就不行。

这不是歧视,而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边兵成分复杂,有汉人更有蒙古人和西番人,他们接受的教育自然是无法与内地的官兵相比的,所养出的思想也大相径庭。

在他们看来,自己脑袋悬在裤腰带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了,拿点好处有什么的。

就是这种思想,让他们和渤海军成为了两种时代的代表。

朱高煦推行的是兵卒一定要接受教育,哪怕付出代价也要如此。

接受教育的兵卒,尤其是军事教育的兵卒是十分可贵的,就如眼下的老渤海军。

老渤海军可以接受丈量田亩、简单绘图、登记造册等曾经胥吏才能做的事情。

一旦要扩军,四万老渤海军可以立马扩编为四十万人,而且他们所带出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