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龙军袭击国军之事一出,民众们当即惊讶的瞪成了铃铛眼,感到不可思议同时又不敢置信。
“不可能,红龙军两个月前才杀了十多万头鬼子,绝对不会做破坏抗战的事。”
“先生不会看错了吧?红龙军可是抗日部队,怎么会对同样打鬼子的国军开战。”
“是啊,报上说十三万战士身死,红龙军又不是瞎子,怎么会把自家人当鬼子杀?”
“我感觉不对,这里面肯定有蹊跷。”
两次反围剿战中击毙14万鬼子,在民众心里积攒了很深的好感,令之相信红龙军是为国为民的义军,不会做伤害自家人的事。
读报者同样愿意相信红龙军,但别管他把眼镜擦的再怎么亮,报上文字依旧没改变,让他心情复杂的用力攥紧报纸,沉声道:
“后面有详细经过和第二战区司令阎长官的采访,我给你们读读:
第六集团军长期在吕梁山区同驻扎临汾的日寇作战,为配合国军攻势,第61军三万将士出兵临汾,不料红龙军突然从两翼杀出。
我军将士有感同是华夏军不忍全力反击,不想红龙军得寸进尺,竟用重炮、坦克猛攻,并出动数十架战机大肆轰炸,使三万士卒喋血疆场,吕瑞英军长和数十名军官被炸身亡。
残害完第61军,红龙军继续对83军进攻,最终使第六集团军六万士卒覆灭,司令杨爱源上将及十多位将官身死。”
文字叙事间,报纸上还有许多配图,包括炮兵团被炸后的弹坑,将官们身死之地,化作废墟的集团军军部等多个战场遗迹,以此增加说服力。
此外,阎长官纠集了近千名阵亡将士的家属,拉着横幅,披麻戴孝的聚集在一起痛哭着状告红龙军。
国军派遣的记者拿着照相机一顿咔咔拍照,将各个场面记录的生动又形象,令人看了仿若身临其境一般。
而看到诸多残破场面,部分人信以为真,在伤感同情的情绪引动下或是愤怒,或是失望。
“六万抗日士兵就这么没了,红龙军太过分了。”
“同日寇作战牺牲的自忠将军追加为上将,现任的杨爱源司令可是实实在在的上将,此等国之栋梁都敢下死手,红龙军是要断了抗倭救国的根吗?!”
“原以为红龙军是华夏军的希望,现在看来就是个祸端。”
“一眼望不到头的家属申冤状告,红龙军造的这个孽啊!”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是自家人,联合起来杀鬼子不行吗?为什么非要内斗!”
“不是投降做汉奸就是同倭寇激战数年最终死在同宗手里,我华夏军怎就如此不济?”
众人感伤间,读报者继续读说红龙军对第3和98军六万人下手,突袭国军镇守的侯马、河津等十多个城市,点出夏县东南方的战后遗迹,和运城守军备战的照片。
见此场景,大部人怒意再增三分,对红龙军的好感大大降低,甚至出现厌恶、仇视心理。
“怨我以前眼瞎,净信他红龙军是国之希望?该打。”有人恨恨的说着,自抽脸面。
“我就不该轻信之前的宣传,也不该劝说别人加入红龙军,助纣为虐。”有人后悔的呢喃,失魂落魄。
“红龙军能对友军下杀手就能残害民众,这样的部队当不得我等支持,反而该对其讨伐审判。”有人愤恨的怒吼,义愤填膺。
读报者同样心有不满与愤恨,将纸张都不由得攥出了褶皱,随后翻阅着报纸继续道:
“阎长官对红龙军背刺之事表态:
红龙军擅自进攻我晋绥军,造成六万余人伤亡,抢占我部即将攻陷的临汾,所行之事实在是罪大恶极。
然事已发生,吾不愿华夏军自相残杀,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希望红龙军能公开道歉,足额赔付六万士卒的抚恤金,交还掠走的抗日装备及弹药,归还临汾城。
即:105毫米榴弹炮72门,150毫米榴弹炮24门,各式防空、反装甲及迫击炮200门,轻重机枪八百挺,步枪四万支,子弹一千万发,炮弹十万发,及运输载具和上千吨作战物资。”
战场上打不赢,阎长官也没奢求红龙军能做出多少实际补偿,于是来了个狮子大开口,将75和105毫米山炮全部提升了一个档次,其他装备物资跟着翻倍。
至于心心念念的临汾城,同样跟着提了一嘴。
由于大部分人对军事并无太多了解,以为他的要价是晋绥军正常配置,还因他没有过多追究红龙军过失而,为抗日大计着想而心生钦佩。
“阎长官高义啊!手下六万将士身死都不愿破坏团结,真乃全民英雄。”
“就是,晋绥军有近百门大炮,真跟红龙军开战,谁胜谁负还不好说呢?要不是阎长官大义,红龙匪军没准就被灭了。”
“灭了才好,这等对不起民众与国家的匪军留着也是祸害。”
“对,必须让为祸国民的他们付出代价。”
“大家都冷静点,阎长官都说不追究了,还是想法迫使其给予补偿赔付吧。”
“对了,统领是什么态度?”
读报者瞅了眼面容坚毅、一脸正义伟光的统领图片,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