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我给曹操布下了天罗地网(3 / 3)

捧腹大笑,端坐喝茶。

“没想到子龙不但有虎胆,不畏强势,还有将帅之才,区区五万兵马,愣是将曹操的五十六万兵马,阻隔在樊城以北!”

马良看到曹操的十二次进攻,都无功而返,欣喜的说道。

刘备也点头,颇感意外的说道:“我与子龙,相识多年。虽然没有结义之名,但情同手足,与关张二人无异!”

“我一直以为,三位兄弟之中,兵法韬略,云长最好。冲锋陷阵,翼德最有霸气,且不惧强敌,昔日虎牢关战吕布,便是个例子。子龙虽然文武双全,但失之儒雅,既不具备云长的运筹帷幄,有缺乏翼德的悍勇之力。”

诸葛亮在旁听了,轻轻一笑,看了看不远处端坐在桌案前的诸葛明,悄声说道:“主公,今日一看,却又如何呢?”

刘备双目睁的老大,作吃惊装,万分感慨的说道:“樊城一战,足可证明,子龙韬略非凡,不次云长,而悍勇之处,以一人之力,敌曹操五子良将,更胜我三弟张翼德多矣!”

“是我识人不明,还不如我诸葛军师,虽然出山未久,但对我部下众将,了解透彻,各自使用,丝毫不差。”

刘备说话之间,眼光又落在诸葛明的身上,赞许之中,更多了诸多钦佩敬慕。

若没有诸葛军师,刘备自忖,断不敢以五万精锐,固守樊城,阻敌五十六万精兵。纵然是下了决心,估计也会调云长驻守樊城,赖以退敌,也不会选上赵云。

诸葛亮走进马良和刘备,悄声说道:“非是主公识人不明,而是今日之子龙,早已不是昔日新野之子龙了!”

刘备大奇,马良也满眼困惑,两人四目不转,盯着诸葛亮,刘备摸着脑袋,低声问道:“孔明之意?”

诸葛亮转头看了兄长诸葛明一眼,微微一笑:“岂不闻听圣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听说诸葛闻德初到新野,子龙便殷勤拜访,虚心求教,我兄长感念他的诚意,多少加以提点。只这旦夕的教导,以足可令子龙成为世之名将了!”

“原来如此!”

刘备恍然大悟,不觉叹息说道:“我与云长孟德两位兄弟,三顾茅庐而得诸葛军师,认识的更早,但他们两人,却不知道请教学习,反而从来没有跟随我前往卧龙岗的子龙,却能虚心求教。”

诸葛亮淡淡一笑:“翼德过于粗豪,军师的书生性格,他忍受不来。云长嘛……”

诸葛亮忽然又住口不言。

“云长又是如何?”

刘备正在倾听,忽然间诸葛亮不说了,急忙催促着问道。

“云长身有傲气,不肯低头。他虽然对军师诸葛兄长佩服的五体投地,但也不过是佩服而已。若令他低头求教,恐怕便如杀了他一般,难以接受。”

刘备点了点头,深以为是:“我二弟极为自负,天下没有他钦佩的人,军师是唯一的一个。不过孔明说的也有道理,我还从没见过,我二弟向何人求教过,或者求援过。纵然是他身在重围,宁可身死,也不愿向别人求救。这份骨子里的自负,实在如蛊毒一般,难以祛除。”

马良眉头微微一皱,心里忽然想起了自己的五弟马谡。

马谡身上,也有一股傲气,自负且自以为是,难以听进去别人的忠言,与云长极为相似。

但云长胜在沉稳干练,经验丰富,马谡却年轻气盛,头脑冲动,虽然有大才,马良却始终不敢大用。

“报!”

樊城的斥候,再次驰马而来,直到太守府前,径直入府,来到院中。

“报主公,军师!”

“曹操新增虎贲六万,以许褚为先锋,会集原班十四万兵马,合计二十万,不日将再次攻打樊城!”

“当啷!”

刘备的手一抖,手里的茶碗掉落在地上,摔成了两半。

“军师,曹操又要攻打樊城了。声势愈大!”

“我怕子龙军马,真的撑不住了……”

刘备想起七路进兵的时候,东城墙塌,差点陷落。虽然并未看见当时的场景,但只要微微一想,已经令他心惊胆战,神色更变了。

诸葛明此时正襟危坐,手里拿着毛笔,练习着书法,全神贯注,对刘备熟视无睹。

“军师,救救樊城。若再不增派援兵,子龙危矣……”

待诸葛明完成了最后一笔,终于长身而起,刘备再次上前一步,急切的说道。

诸葛明丝毫不乱,反而将手里的毛笔递给刘备,轻笑说道:“主公,你且写一个字来。”

“哎呀,军师!”

刘备额角汗珠都滚落下来,将手里的毛笔扔在桌案上,眉头紧皱。

“我此刻心如油煎,哪里写的了字!你先解樊城之危。我便是写上三天三夜,也无怨无悔!”

诸葛亮乍听讯报,也是着急不已,跟着马良一起过来,站在刘备身后。

“兄长,子龙虎将,不可舍弃啊!”

“连日征战,人马俱已疲惫。曹操的攻势却一浪高过一浪。稍有差池,城毁人灭……”

诸葛明忽然伸出两个指头,淡淡的说道。

“曹操平添了六万兵马?”

“我却给子龙安排了二十万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