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商人逐利(1 / 2)

第363章 商人逐利

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整个东南沿海的海商都被地方官和市舶司动员起来。

历史上上海虽是在一鸦后才正式开埠,但这时候实际已经是个小型港口了,有不少中国海商在此往返对日贸易。

朱怡炅手头上的粮食既要防灾,又要支持湘南、桂西地区的清剿战争,还有支援北方移民屯垦以及边镇的军队防线。

肯定不够拿来打大规模海战,那就只能从海商们身上想办法。

内阁给出的方案是打下吕宋后,把吕宋的商业、港口等分批承包出去几年的专营权,好让那些海商捐输助饷。

朱怡炅看到内阁方案,忍不住问道:“何不直接发行国债?”

王礼有些疑惑:“何为国债?”

朱怡炅说道:“国债便是……朝廷向百姓商贾借钱来办事,等到了期限,就将钱连本带利还给百姓。这可比钱庄划算多了。”

王礼还未说话,剩下三个阁臣全都大惊。连忙开口劝阻:“陛下不可,如此国债绝不可滥发。正如陛下所言,此国债依赖的便是朝廷信用。若是只打一战就发此国债,世人便会认为朝廷已无钱无银。有心人知晓,届时必定天下大乱,大好局势毁于一旦啊!”

这话说的已经相当客气!

在古代,朝廷的信用几乎就跟厕所刚擦过的纸一样,一文不值。

真要朝廷跟百姓借钱,能不能借到钱不提,百姓肯定会乱。

不仅百姓会乱,地方官府也要乱。

朝廷都轮到借钱度日了,那还得了?

王礼作为首辅,还考虑的更多:“陛下若要开此先例,难保后世不肖啊!”

说的很明白,要是朱怡炅这个开国皇帝发行国债打仗,那后代子孙就会有样学样。

若都是干正事还好,要像万历那样……呵呵。

朱怡炅没有坚持:“朕只是随口说说,既如此,便照诸卿拟定的办吧!”

并非所有制度都适合当下,后世的那些制度也是经过不断改革适应才逐渐形成的。

内阁方案拟定,随后迅速通过沿途驿站下发出去。

整个东南沿海各路海商听闻朝廷要发兵攻打吕宋,出兵理由是吕宋的西班牙人屠杀汉民。

甭管什么理由,那些海商连犹豫都没犹豫,纷纷踊跃捐资助饷。

因为菲律宾的西班牙人都是疯子,凡是去菲律宾谋生、做生意的中国人都要被施加重税。

这些西班牙人甚至比巴达维亚的荷兰人还要神经病,他们先是逼迫马尼拉各行各业的汉民强制去当海商,然后……大屠杀、抢劫,把马尼拉直接屠成一座死城。

然后,一群发疯的西班牙人就这么拿着带血的金银,在马尼拉大眼瞪小眼。

不过,即便经历六次大屠杀,还是有大量中国海商前往菲律宾。

因为商人逐利!

而且满清的海禁政策,让东南沿海的海商们愈发不好做。

现在,皇帝要替他们出头,只要朝廷不索要的太过分。只是联手捐输助饷而已,他们还是能咬牙支持一些的。

只要吕宋能打下来,不光是以后不用给西班牙人交重税了,他们也将完全垄断那里的商路航道。

如此划算的买卖,这些海商们做梦都能笑醒。

……

朱怡炅跟荷兰人约定,三月底后就出兵。

马尼拉位于吕宋岛西部,马尼拉湾东岸、帕西河的入海口。

整座城市地区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从今年开春到七月基本都是炎热、潮湿,剩下几个月则是天天下雨。

老实说,这地方真不是人待的。一般人来这里基本等同于去越南,十有八九得水土不服患病。

大明对此也做了准备,负责征发吕宋的大军都是台弯兵,澎湖水师、南澳水师直接全部出动。

伊尔塞还未归国,荷兰总督(东印度公司)亨德里克·兹瓦尔德克龙就已经迫不及待,开始召回并集结各处的海陆军。

并且让海军舰队前往袭击所有能看到的西班牙商船。

没办法,西班牙人被逼的要搞大屠杀,缓解财政压力。

荷兰人同样也有些顶不住了,由于欧洲蔗糖市场逐渐饱和,爪哇的甘蔗农场面临来自更便宜的巴西蔗糖的激烈竞争。

大量农场主破产,不少绝望的失业人员成为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巴达维亚荷兰人的措施便是将这些失业人口全部强制转移到锡兰(斯里兰卡)。

历史上,再过三年荷兰人就会采取强制手段,将巴达维亚城的中国人全都驱逐出境。

嗯,稍微比神经病的西班牙人好一些,没有上来就大屠杀(虽然后面还是屠了),可能也是国姓爷当年把这些海上“霸主”打怕了。

《开吧历代史记》记载:“1740年,盗贼四起,警察抓获的罪犯大多是穿黑衣黑裤的唐人。当局经商议后下达命令,凡是看到穿黑衣黑裤的人,一律捉拿。”

现在,中国开海导致大量中国海商开始被动挤兑巴达维亚的金融市场,再加上荷兰人在蔗糖市场面临的问题。

可以说,是朱怡炅给这些荷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