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军纪(2 / 2)

不多都切身体会过了。

怎么现在这明军还不一样了?

粮食收了,但酒肉金银却不要,甚至连粮食也打欠条。

如此军纪,简直比朝廷官兵更像官兵……不,他们就是官兵。

为首的中年乡绅显然是个读过书的,知道有如此军纪严明的大军,这满清朝廷怕是真要气数尽矣。

对于这些乡绅的想法,周海忠自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会觉得,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军营里头不能饮酒,这是明军的基本军规,你出去怎么喝都没人管伱。

而明军军规最重一条,便是不能劫掠百姓,这是朱怡炅亲自定下。哪怕早期为了快速发展从大户手里“借”粮,那也是开了“欠条”的。

谁要是胆敢劫掠百姓,最轻的也是直接开除军籍,就连赐下的田亩和税赋减免也会收回。

在军队里当兵,是有赋税减免的,与现在的预备役一样。

如此高昂的犯错代价,谁特么还敢劫掠?

而且,明军并非只定下严苛军纪,同样也给出了相应好处。

不给好处,那都是耍流氓,足额粮饷是基本操作,军功授田、赋税减免、高额抚恤等等。这些加起来,明军的军纪自然而然就练出来了。

事实上,这也非是明军独有,历代王朝打天下的初期,其军队军纪同样好的离谱。

原因就在于上层阶级要想坐天下,那就需要收拢民心。

即便颇多诟病的李闯王,在正式称帝后,及至攻下北京城的短时间里,也曾维持过与民秋毫无犯的良好军纪。

虽然只有很短的时间,与老李的大顺朝一样短暂。

那带头乡绅回过神来,这次是真由衷赞叹:“王师与民秋毫无犯,实令我等佩服之至。”

周海忠并未在意,随手将这些乡绅打发。

随后又休整一日,在此构筑了后勤粮道,并留驻五百明军,便立即率军西进。

兵贵神速!

周海忠不想浪费时间,他打算直接渡过沭河,快速拿下沂州城。

沂州城虽是府城,但这里并非兖州、济宁那般重要,再加上觉罗满保回师整合从西北归来的边军。

所以整个沂州城压根没什么像样的重兵把守,偌大的府城仅有守军五千,其中三千还都是临时募集的青壮民兵。

这下骤闻数万明军打过来,顿时大为震怖,一面强征青壮守城,一面疯狂向兖州还有后方求援。

没啥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