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辽东镇(1 / 2)

第426章 辽东镇

辽宁省虽然暂时不设,但行政区划已经基本定下,就是明辽东长城围住的那一片,还有漠南草原南部的部分版图。

仅从版图疆界看,内阁划定的辽宁省行政区划,基本与后世的辽宁省重合,只是少了赫图阿拉往东一大片。

这并非什么巧合,而是纯粹军事战略考量。

王礼指着内阁反复斟酌敲定的辽宁舆图,说道:“辽西长城边沿,漠南草原南部这一片,臣已查过文献,又问询往返草原的商贾,这里的土地都是可以耕种的。便连蒙古人在此,也多是半耕半牧。辽西长城过于狭长,要确保辽西走廊,辽宁省界还应当扩大至长城之外。不必担忧那些漠南诸部的蒙古人,鞑子此前便已在此建城移民。现在只需重新募集当地汉民,再收拢该地的蒙古部落,将之打散,待到明年再从辽东迁移一些百姓过去。”

内阁的意思,便是按着满清此前的节奏,重新在此建城移民,并且还是一步到位,直接设立州县。

另一个时空,满清对漠南草原的蚕食到了清末就差不多成功了,察哈尔部几乎完全消失,漠南草原游牧体系也基本崩溃。

而且,这种建城移民,一步步蚕食草原版图还不是满清专利,早在明初这些地方其实就已经是汉人土地。

大明的卫所制虽然让后世多为诟病,但至少明初的确是在为朝廷戍边开疆。真正玩砸了的还是小朱棣,因为他靖难夺位,致使老朱的藩王戍边开疆政策完全破产。辽东长城外可以耕种和为长城缓冲的广阔土地被迫放弃,然后随着时间推移,漠南蒙古不断南下,将这些土地占领控制。

朱怡炅现在就是要重新在这里建城移民,当地半耕半牧的蒙古部落可以不用杀光,但必须跟汉民混居,起汉名,学汉文汉字,从文化上让这里的蒙古人逐渐消失。

不仅是漠南草原,辽东地区的满人也可以这么干,大屠杀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把上层八旗贵族送去见阎王,但底层满人以及那些索伦人,该过的惨还是惨。

只要从文化上,将他们完全汉化,这些土地自然而然也就消化成汉地了。

邬思道也上前说道:“大明虽然暂时不设辽宁省,但可以借着设立辽东镇,将这些漠南草原地区尽快划归辽东,并派遣州县官员前往治理。漠南诸部刚刚归附朝廷,他们不敢反抗的,只要将这些土地掌握在朝廷手里,治理个一两年,漠南诸部也就对大明再无威胁。”

这其实就是战略牵制,只要辽东这边统治稳固,就可以随时出兵漠南蒙古。

后世内蒙的行政区划,相比满清时期的内札萨克蒙古多出了呼伦贝尔草原,同样也是出于战略牵制目的。

呼伦贝尔草原在手,往东可以牵制辽东,往西也可抵御漠北草原。

朱怡炅点头:“可。辽东镇设立交由内阁全权,当早日恢复辽东民政为要。”

现在漠南蒙古还在打群架,抢地盘,而且与大明还处于蜜月期,在那些地区设立州县刚刚好。

被强行划入的喀喇沁、土默特部已经北迁,其他蒙古部落更不敢有意见。而且相比满清的高压政策,大明既不干涉这些部落内政,还允许他们内战兼并。

只是设立都统,让他们释放汉民奴隶而已,这还有什么不满的?

要知道,满清的盟旗制才叫粗暴,不仅将蒙古草原打散的四分五裂,还分了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外藩蒙古里又分了内札萨克和外札萨克。

察哈尔部原本也是外藩蒙古,自从参与三藩就被削成内属蒙古,即首领不能世袭,完全由满清朝廷控制。

不论何种做法,都等于完全破坏蒙古草原的固定模式,自然会激起蒙古人的怨气。

满清兵锋能一直强于草原,那就相安无事。一旦出现颓势,便会立刻造反,外蒙古就是这么丢的。

时间来到十月。

朝廷这边定下辽东镇和辽宁省行政区划,还有封赏任命圣旨一起送至北方和辽东地区。

辽东镇主将已经定为郑侯于可成,定国公杨恭率部移驻北京居中调度,而太原侯傅运生还是坐镇太原,配合山西官府安民落户。

新任山西巡抚是跟着圣旨一道出发的,走大运河水路很快就能到,跟着一起出发的还有沈阳知府以及不少往辽东任命的县令主官。

清一色都是南方人,而且还是年轻人,对于这些新占之地,人口还不到五十万,设立一个知府做主官绰绰有余,也不必顾忌什么南北差异。

因为太荒芜了,在治理好之前是没可能玩什么拉帮结派的,而等治理好了,也就可以顺势提拔,再从新任命一个北方官员过来。

鞑子虽然退居赫图阿拉,但明军也迅速出兵拿下了抚顺关口,并依托长城与鞑子对峙。

因为有明军将士早就在做,所以辽东百姓的分田落户非常顺利,大部分都已落户分田,现在正在组织人手抢种冬小麦。

鞑子把粮食、牲畜都带走了,带不走的也都一把火焚烧了,所以现阶段只能先从南方和朝鲜调运。整个辽东落户人口不到五十万人,与当初台弯差不多,粮食供应压力并不太大。

长城外的蒙古部落能半耕半牧,所以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