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圣人之下,也没有人能碰到圣人的衣角。 虚实相间,念之所在,道之所在。 既圣人所在! 因为,圣人已经是阴阳五行的化身。 圣人可以是草木、石头、流水、空气。 也可以是烈焰、雷电、暖阳…… 圣人化身一切,圣人左右一切,圣人执掌一切,也占据一切。 只有圣人才能对抗圣人。 这不仅仅是位格上的差距,修为上的差距。 还是对天地阴阳五行的理解与掌握的差距。 这就好比,山里的猴子,可以拿着石头砸开坚果。 但这只猴子无论如何也无法伤害到一位御空而来,手执法器的修士。 哪怕这个修士,仅仅是筑基。 但,猴子永远都不可能碰到修士的衣角。 修士只要愿意,他甚至可以从头到尾都不出现,就让一百只、一千只、一万只那样的猴子稀里湖涂的死于非命! 这些道理,是老君圣人在日后的漫长岁月中,渐渐感悟和参悟出来的。 而在当时,老君圣人,似懂非懂,似知非知。 只能谨守神魂,将道祖的‘微言大义’篆刻到念头中,留在神魂里。 这其中,有些老君到现在还没有消化,依然留存念头和神魂中的东西。 “证道之后,更进一步,将道与器,进一步熔炼,自‘壹’中生出‘贰’,从无名至于有名……” “便是吾昔年,紫霄宫讲道时的境界!” “吾今将合道,从此三界再无鸿钧,只余天道圣人……” “便是复归于无物!” “而其上不缴,其下不昧?” “便是贫道试图超脱,却未能功成时的状态!” “尔等,都仔细看看吧!” 道祖的大道之躯,开始显化。 混混沌沌,朦朦胧胧,似在非在,若有若无。 却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是,无法形容,无法描述。 直到证道之后,老君圣人才明白,那就是道。 大道! 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大道! 是谷神不死,是天地根! 于是,绵绵不存,用之不勤。 道祖当年,便是处于一个这样的状态。 他是道祖,也是大道。 大道是道,道祖是器。 道与器相融,有与无共存。 于是,就达到了‘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的境界。 与大道同在,与万物共生。 却又不在三界之中,凌于阴阳之上。 已经跳脱出了天地的樊篱,远离了因果的束缚。 但…… 道祖没有超脱成功! 准确的说,他只成功了一半。 所以,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以合天道。 回忆着那过去种种,再看现在眼前的通天。 老君圣人道心念头摇动着。 他感觉,自己昔年篆刻在神魂与念头里的那些未被消化的‘微言大义’,有了丝丝松动的痕迹。 “慈悲!慈悲!”老君忍不住稽首而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仅仅只是目睹通天如今的道体,贫道,便获益无穷!” “若能听完通天讲道,贫道恐怕便可消化大半昔年恩师所讲微言大义!” “那时,贫道便可真正提笔,写就我人教道统的真经道德!” “以为人教总纲!” “如此,贫道当可自无名之中生出有名,从‘壹’中证出‘贰’!” 念头纷纷,千头万绪。 但对圣人而言,只是弹指。 因为圣人只需要想,念头就可在一息之中,算计或者推演,金仙需要百年才能想清楚的奥秘。 弹指之后,当老君圣人再看那端坐在蒲团上的通天时。 感受和感悟已是截然不同。 “通天如今,就算未能证得‘夷’、‘希’、‘微’三境,恐怕也已经非常接近,甚至已经只差临门一脚了!” 按照老君从圣人微言大义之中,参悟而来的玄妙。 这‘夷’、‘希’、‘微’三境。 其实都是一体两面,阴阳混元的。 正所谓,反者道之动,
第六百六十八章 圣人讲道(2)(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