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抵达高昌(1 / 2)

藏国 高月 1617 字 15天前

第1388章抵达高昌

李邺巡视回京后,长安的天气也一天天暖和起来。

李邺几个女儿的心中也长了翅膀,飞向了遥远的江南。

游学的计划早就安排好了,出发日子就订在二月的最后一天。

圣贤们自古就敦敦教导后辈学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看看,增长见识。

所以游学从来都是求学生涯中重要的一环,一般都是三五好友相约一起出行,雇一辆车或者一艘船,带上些盘缠就出门了。

出门在外,一般就是三样花钱,吃住和交通费。

但朝廷鼓励游学,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外出游学的学子,会要求各地方修建宿舍,给游学学子们提供食宿,一般学子只要有游学引,有学籍牌,当地教育部门都会安排食宿。

住宿是免费的,吃的方面会少量收一点米菜钱,比他们自己在外面花钱吃饭要便宜得多,外面小摊吃一碗面要二十文,但在宿舍里,只要几文钱就够了。

这样安排以减轻学生负担,当然,条件肯定比较艰苦。

如果是富贵官宦人家,孩子出游就不一样了,有老仆和小厮跟随,坐大船,住客栈,下馆子,有的大户人家怕孩子被绑架,还会有护卫跟随。

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条件就舒适一点,没条件就吃苦一些,但也有大户人家为了锻炼孩子,便让孩子和普通人家的学子出游,出去吃苦,磨练意志,这种情况也不少。

就算是弘文馆的百名贵族学子出游也是很艰苦,包括太子李檀在内,都是去吃苦的,先乘船到陇右,再骑马而行,自己生火做饭,夜里睡帐篷,到陇右以后,要下田种地,要去矿山参观采矿,还要去军营体验,还要去赤岭戍堡住上几天,体验士兵的戍边,然后再走大斗拔谷去河西游历。

当然有人会照顾他们,条件虽然艰苦,但不会让他们累垮,毕竟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只是让他们参观体验,不会让他们亲自采矿,也不会和士兵一起训练。

等他们长得十七八岁时,再出去游学,那时就真的会艰苦劳作和训练了。

可就算这样,一圈下来要两三月时间,所有贵族孩子们都变得又黑又瘦,但个个都得到了磨练,增长了见识,性格变得更加坚毅,也更有集体精神。

但弘文馆女校的女学生们出游,那就完全不一样了,都是三品高官家的宝贝女孩儿,都是十几岁的小娘子,尤其里面还有三个公主,一共四十八人,她们游学可不是出去吃苦,准确说是去游山玩水,是出去开眼界,长见识。

所以她们的出游惊动多个部门,惊动长江和汉江沿岸的不少州县,内卫专门派出一千人,提前前往计划要下船游玩的八处县进行布控,随行的不光是女教授,还有几名女仆和数十名女护卫。

她们基本上都是全程乘船,先分乘十艘千石客船到上洛县,然后在上洛县玩一天,又改乘五艘三千石客船到襄阳,在襄阳玩三天。

最后乘坐天子的三万石曙光号楼船出发了,沿途会在江夏、秋浦、扬州、江宁、苏州、杭州六地下船游玩。

最终的目的是杭州,还有机会出杭州湾去看大海,全程三到四个月,等回来时已经是夏天了。

这就是男女不同,男孩子要承担起将来治理国家、维护社稷的重任,所以要吃苦耐劳,要体验民生。

而小娘子们再过五六年就嫁人了,现在出游是给她们的一种补偿,条件都非常舒适,也保证安全,这样她们的家人也能放心。

李邺的三个女儿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天没有亮,三人便来到弘文馆学堂集中,四十八名女学生都到了。

她们的行李已经提前送走,每个人只带一个随身小包,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格外兴奋。

这时,教谕薛文娘拍拍手笑道:“姑娘们,要上厕所的赶紧去,马上出发了。”

薛文娘是关中大儒薛谦的女儿,十七岁嫁给礼部侍郎裴向清的儿子,三十岁时丈夫不幸病世,她便在父亲的同文馆学堂内当教授,专门教贵族人家的女儿,在长安名气很大。

她被皇后独孤新月看中,请来当弘文馆女校教谕,也就是校长。

十辆皇宫马车已经停在门口,众人纷纷上了大车,还有六名女教授,八名照顾起居的女仆,七名厨娘,三十名女侍卫,加上出游总管,也就是教谕蒋文良,在一片叽叽喳喳声中,整整一百二十名娘子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

她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东城外的广运潭,从那里坐船去商州。

三月初,奔赴碎叶的四万唐军抵达了西州,西州就是高昌,也就是今天的吐鲁番盆地,这里也是整个北庭人口最多,商业最发达的地区,唐军在这里驻扎了五千军队。

四万大军将在这里休整五天,然后继续向伊丽河谷方向进发。

去碎叶有南线和北线之分,南线是从敦煌南下,进入漫长的戈壁滩,再抵达蒲类海,也就是罗布泊,再沿赤河抵达龟兹,安西节度府驻地,继续沿着天山南麓继续走,在凌山翻过天山山脉,就距离碎叶不远了。

而北线就是走北庭进入伊丽河谷,最后抵达碎叶。

相对而言,军队去碎叶更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