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1章 人和机器之争(1 / 2)

大国实业 文屹 1059 字 2天前

陶光明说:“怎么样,看着很不错吧。”

李文军说:“不错不错,这道辣椒炒肉真是色香味俱全,挺像模像样的。”

杨守拙摸着下巴说:“我就想知道,你这个锅能炒几种菜。”

陶光明:“几十种。你能数得上来的炒菜,它都能做。”

杨守拙:“中国的食材几百种。菜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调料香料配料加起来也有一百多种。比如我们粤省,常用的酱油都至少三种。我就想知道,你这个配料盒准备了多少种。”

陶光明:“你这是鸡蛋里面挑骨头。配料这个大不了跟主料一起加在里面。”

杨守拙:“好就算配料和主料可以一起加,那主料之间也有个先后。还有不同菜炒的时间不同。猪肝超过十秒就老了。鸡鸭没有十分钟熟不了。”

陶光明:“你说了不算。你又不做饭。”

杨守拙:“我是不会,但是李文军会。要他说说。”

李文军沉吟良久,说:“这样吧,找两个绝对的专业人员帮你检测。邱艳和汤阿姨。”

李文军为了确保邱艳和汤阿姨说实话,也不说这个是小家电厂的新产品,只说是外面买回来试用的。好用的话就在食堂里面推广,节省点人力。

结果邱艳用了一次就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点也不好用。要是菜都要人切好洗好,这个机器只是拌几下,加点调料。我要他干什么?一盘菜要炒五六分钟,还每次都要洗锅,热锅。我们就算小炒,一锅也能炒四五盘。”

陶光明又说这是:“邱艳用在食堂,不能代表家用。”

汤阿姨也不肯用第二次,说:“炒完菜清洗起来还费劲。本来涮一下锅就好了。结果这个机器里面各种配料的盒子都要洗。调料盒子要洗。里面还有很多犄角旮旯清理不到,真费劲。关键这些地方还容易进蟑螂蚂蚁老鼠什么的,太不卫生了。”

李文军怕陶光明不肯相信,还特地把汤阿姨的话录下来给他听。

陶光明彻底失望了。

汤阿姨说的没错。

就说加油的那个管子,洗起来就很费劲。

洗不干净的话,时间长了滋生细菌和霉菌,要是有黄曲/霉素,吃下去会死人的。

李文军说:“哥们,你没觉得这东西还不如电饭煲好用吗?电饭煲还能煮蒸烫焗。”

陶光明猛然醒悟:“对啊,我这是被电饭煲困住了思维。为什么一定要做成这样的的外形呢。”

杨守拙:“呵呵,弄个机器人在厨房前代替人,不但能切洗,把各种面食,炒菜,煎炸熬煮全部弄了,还能做西餐中餐,各种西式点心,做完还能把厨房卫生也搞了。”

陶光明一脸沮丧:“我当然知道,可是有几家买得起机器人呢?”

其实李文军他们已经在研发保姆机器人,家务机器人,完全能涵盖做饭这一块。

甚至主人只要告诉机器人想吃什么东西,机器人可以自己上网下单,让快递把食材都送过来。

而且比科幻片里的形机器人要简单很多,一个家庭为单位的中央控制系统操作机械臂和各种电器,就能做好一切。

还有之前的菜市场,那么多摊位和人。

现在李文军也可以做到机器种植,收割,机器运输,线上销售,机器送货上门。如果到了家里还全部让机器来清洗烹饪。

那就有一大批人会失去工作,失去跟人交谈打交道的机会。

扩展一点来讲,有了保姆机器人之后,是不是意味着一个人从生到死就可以完全不用跟活人接触。

陶光明只觉得人的空间在不断被机器人挤占,完全被困在机器里了。

他很害怕。

李文军拍了拍他:“没事,你接着研发吧,产品只要研发出来了,总会有适合它用的地方。研发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减轻人的工作量,不是要完全取代人。”

“你研发出来了,甚至以后餐厅里,可以出现人类厨师和机器炒菜两种选择。”

“我们的咖啡馆,茶馆和酒吧里去年开始就提供机器和人工两种选择。根据这一段时间的统计。选择人手冲泡咖啡,茶和调酒的人占了八成多。可见大多数人,还是喜欢活生生的人来为他们提供这些服务,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就连饮料这样了。短时间内,做饭,带孩子这些工作,肯定是人工会比机器要更受欢迎。”

就连食品厂里打着手工制作的产品都比别的产品销量要好。

其实吧。从卫生安全效率方面来说,机器肯定比人更优化,因为更容易进行全封闭甚至是无菌操作。

毕竟机器不会掉头发,打喷嚏,留长指甲和生什么会传染给人的病。

餐馆也不敢用上菜机器人完全取代人。

毕竟顾客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要求,机器人暂时只会按照程序办事。

就连“文军新城”的无人驾驶公交车和的士在推行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启用人手来开。

因为不少游客和职工说无人驾驶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

家用保姆机器人这些,现在也还有争议。

人文关怀也是是机器给不了的。

别说是二十四小时用机器照顾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