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儒道九境(1 / 2)

山峰映彩光,气冲如斗牛。

道台之下,儒门学子孜孜不倦,激发文气,萦绕于群山之巅。

他们细细品味大儒话中意境,有不少人隐约觉得灵台闪过文气光华,仅仅只是揣度片刻,便觉得收获无穷。

好些儒生顿觉气血沸腾,文气上涨,境界也有所提升,他们惊异莫名,不禁生出感慨。

“苍鹤大儒果真境界高深莫测,仅仅只是清谈数句,便蕴含如此深意!”

“儒门七境,一境一登天,作为六境中阶的大儒之境,对儒道有如此领悟,也才情理之中,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仅仅数语,便能让我从第一境摸到第二境的门槛。”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儒对道的领悟,已然达到道之深处,其虽然微言大义,却是蕴含无穷哲理。”

儒生们激动万分,看向道台处的神色更是火热。

大儒讲道,此时可谓是可遇不可求,绝大多数儒门之人,若是不到儒生境界,根本没有资格聆听讲道。

即便是有些穷乡僻壤的儒生,也有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遇到一次,更别说有所领悟。

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大儒都克己复礼,一视同仁。

在一些鸿儒看来,文气傲骨,非家世显赫,有良好资源之人不能具有,非天资聪颖,刻苦求学之人所不能具有,而,家族显赫在天资聪颖之上,毕竟学习儒道靠的是底蕴以及资源,没有资源之人,如同无根之木,如同无水之泉,殆矣!

至于一般的凡夫俗子,庸庸碌碌便是一生,怎能有资格聆听大儒讲道。

这番举动,当然逃不过苍鹤大儒之眼。

“肃静!些许成就便志得意满,迷失本心,被外物所左右,安能顾守儒道,到达高等境界?”

道台之上,苍鹤大儒目光一扫,慧眼如炬,将一切尽收眼底,“所谓儒道有七境,一境一登天,此话据传是儒尊所留,诠释了儒道的七个境界,分别是儒生境,修身境,凝器境,立命境,大儒境,至人境,儒圣境,儒尊境,儒仙!这九个境界,口口相传,但是能够成为儒生者已经极少,更别说能够借助文气洗筋伐髓,将文气流转全身打通奇经八脉修身成功的人,那更是万里挑一!”

想到此处,苍鹤大儒沉思片刻,痛心疾首道:“我观尔等境界,可谓是积重难返,弱不禁风,曾经的九寰山,可谓是英才辈出,如今能够到达凝器境的都寥寥无几,安能诛杀妖邪,在万族战场夺回我人族失地邪?”

此话可谓是如同晴天霹雳,一瞬间将在座的众多儒生从云端之上击落到现实。

很多儒生面露惭愧,本心静气,从刚才的喜悦之中脱离出来,放平心态,认真听大儒讲道。

山脚下。

韩乾跟随在韩衍身后,他的无为经大成之后,通体已经发生难以言喻的变化。

他屏气凝神,神识跨越重重壁障,由泥丸宫飞驰,经绛宫,直到下元道府之处,神识所及,只见一颗五色玄黄金丹漂浮在道台之上。

此正是无为道经大成的征兆,这也是通往逍遥游境界的前提。

“出生于天地开端之处,诞生于万物因果之前,三气混沌凝结,五色玄黄金丹成,我的实力也算是登堂入室了吧?”

韩乾无为道经没有大成之前,尚且还能够感应到生命流逝的迹象,但是如今,阴阳太极图演化,五色玄黄金丹成,已然感应不到岁月流逝的迹象。

这便是以往道家典籍中记载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所谓“一粒金丹如我腹,吾命由吾不由天!”

如此境界,世所罕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正当此时,韩衍听到大儒之声,不过,仅仅是听到大儒之声,他便觉得自己的灵台一阵清明,似乎又有了新的顿悟,念及此处,他目光之中的急迫更甚。

“韩乾师弟,加快速度,我们不能够在拖延了,那大儒已然开始讲道,你我延误时机,不能按时到达道台,可谓是错失机缘了!”

他内心焦虑,若不是之前太过于小看韩乾,以至于被阵图所伤,延误那一刻钟过的时间,他必然能够赶上大儒讲道。

如今,可能因为迟到被呵责不说,若是大儒讲到神妙之处,错过之前的铺垫,以至于听个半懂不懂,那就贻笑大方了!

“师兄如此急躁,内心又岂波澜,看来这次机缘对他至关重要,既然如此,我便捎他一乘!”

韩乾本在游览山涧余景,听闻埋怨之声,便看了他一眼,顿时显化清气,准备利用缩地成寸之术将他带过去。

可恰在此时,一座山峰之中,忽有宝光映照峡谷,顿时彩彻区明,随后数十柄短剑从山峰之上冲天而起,泛起七色光芒,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