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生意(下)(1 / 2)

“我不需要你们的钱,我只需要你们为我搞定许可,并以英国王室的名义创办一家公司。

开采出金子以后,我们可以五五分账,或者我每年给你们十万英镑的分红。”

英国王室的名义是不能轻易外借的,如果不是利奥波德一世亲自来,任何人都不可能成功。

然而维多利亚夫妇偏偏欠着利奥波德一世一个巨大人情,同时每年十万英镑的分红着实太过诱人。

按照维多利亚夫妇的想法,如果利奥波德一世创业成功,那自然最好,他们也愿意看到这位长辈重新振作起来。

如果利奥波德一世失败了,他们也没有损失什么,而且也算还了对方一个人情。

其实后世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当时维多利亚夫妇的选择太傻,如果他们选择了五五分账,那他们将获得数不尽的财富。

然而为什么他们偏偏选择了每年十万英镑呢?答案是十万英镑真的很多,哪怕是对于英国王室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这相当于四十万亩土地一年的租金。

所以在当时的人看来维多利亚夫妇的选择合情合理,而利奥波德一世所给出的选择则是破釜沉舟的一种体现。

这一切早就在弗兰茨的预料之内,那所谓的五五分账既是诚意,也是一种误导。

人们都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担忧,而越是有钱有势的人就越厌恶这种感觉,他们喜欢一个他们可以确定的未来。

当然即便维多利亚夫妇真选择了五五分账,其实对于弗兰茨的计划也没什么影响。

在欧洲,王室和政府的财产往往是分开的,英国王室赚了钱,不等于英国政府也赚了钱。

说来有些好笑,英国王室越富有,英国政府反而会越忌惮,让英国人内耗,反而比从外部削弱英国要容易得多。

而且黄金并不是弗兰茨的主要目的,赚钱不过是顺带捞取的好处而已,现在弗兰茨是要为将来打下一颗楔子。

此时的南明太小,小到根本容不下太多华人。

而即将到来的太平天国所造成的破坏无论是强度,还是烈度都要远远强于爱尔兰大饥荒,死亡人数保守估计是爱尔兰大饥荒死亡人数的十五到二十倍之间。

以此时南明的土地承载力,不需要多,只要再来几百万人就能引发饥荒。

在朱琼英的统治下南明的人口增长迅速,此时处于已经严重过剩状态。

此时百姓安居乐业、民康物阜不过是假象,只要海上的粮食断绝整个南明立刻就会被饥荒的阴影所笼罩。

朱琼英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她自然知道自己国家所处的困境,一个看似强硬的国家,实际上软肋被人拿捏得死死的。

所以无论弗兰茨到底要做什么,朱琼英也不敢拒绝。因为前者可以让后者所谓的盛世,顷刻间化为炼狱。

南明方面也想过很多办法,但最终只能接受弗兰茨提出的用橡胶换粮食计划。

(南明的黄金是用来换战略物资的,比如军舰和军火。)

他们也考虑过在南明的土地上种粮食,然而当地的酸性土壤没有经过改良,肥力极低,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还行,但对于肥力要求较高的粮食作物则是事倍功半。

然而澳大利亚则完全不同,以澳洲的土地承载力,别说几百、上千万,就算是将整个大清南方搬空也能装得下。

此时以奥地利帝国点的科技树来说,南洋实在太过重要,弗兰茨决不能将其置于他人之手。

澳大利亚虽然是一块宝地,但是对于奥地利帝国来说却太过遥远仅仅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在他看来用澳大利亚交换加里曼丹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不过其中细节还需要慢慢打磨,避免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

俄国,圣彼得堡。

沙皇万万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波兰居然会炸出这么多妖魔鬼怪,而且英国人和法国人居然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搞事情。

想到此处尼古拉一世不禁更加不信任自己国家的文官,这群家伙居然还在替英国人说话实在是有眼无珠、愚蠢至极。

然而那些在俄国数万文官系统中脱颖而出的人真的就是目光短浅、一无是处吗?

说到底不过是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而已。

另一方面,虽然路易·拿破仑什么都没做,但是在沙皇心里只要有拿破仑这个姓氏就足够了。

在此时尼古拉一世的想象中,英国人和法国人已经联起手来准备和俄国大战一场,为此他必须投入更多的兵力。

尼古拉一世已经开始有些后悔当初没听从乌瓦罗夫公爵的建议,如果是整个神圣同盟的行动,那么英法两国一定不敢这么嚣张。

然而此时说这些已经晚了,现在如果采取乌瓦罗夫公爵的计划,那岂不是证明自己错了?

英法两国虽然可恶,但他们毕竟与波兰不接壤,只能靠海上运送兵力和物资,只要能阶段他们的海上通道...

尼古拉一世摇了摇头,至少以俄国海军目前的实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不过他已经从奥地利订购五艘新式风帆战列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俄国海军与英国海军还是能有一战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