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相王李旦回来。
李隆基等人很快上前询问详情。
实际来讲,作为郡王的李隆基是有资格上朝的,但不是必须上朝,而且他对这个毫不留情逼死他堂兄弟和堂姐妹的祖母实在是心怀畏惧,所以一般情况下除非特别要求,他都宁愿不去上朝。
而相王李旦这时候,当然是赶紧如实诉说了一下今天朝会上的大概情况:
“三郎,我按你说的来了,可是好像没什么效果啊,你不是说如果满朝文武都为太子求情,陛下必然会因此勃然大怒吗,可我看她今日好像没有生气。
说让太子闭门思过半年的时候。
语气也相当的温和!
对了,这次还十分难得的,不但没有诛连,就连实际参与逼宫的五百禁军大多也都被轻拿轻放,饶了他们一命。
只是发配边疆而已。
这一切实在太不寻常了,三郎,你们赶紧想想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当今陛下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相比较于以前,特别是前段时间对自己亲孙子亲孙女都十分苛刻,只是因为他们在背后议论二张,就被逼死,如今她的行为举措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
仁慈的都有些不像她了。
议论她男宠罪过竟大过逼宫不成?
听完相王李旦的描述,李隆基和在场幕僚全都不由陷入沉思,许久,在场几个幕僚才纷纷小声提出他们的想法。
“臣听闻,有些人年纪大了会变得残暴,有些人年纪大了却会变得格外仁慈,特别是感觉自己命不久时,更愿意广积功德。而且圣上前段时间不也表示过,想要与高宗陛下,合葬于乾陵嘛!
兴许是看在高宗陛下的面子上。
所以才会选择轻拿轻放!”
“又或者,兴许先前圣上只是被二张蛊惑,如今二张被杀,没有人再蛊惑圣上了,所以圣上自不忍伤害亲子。”
“父王,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能太过乐观,甚至于接下来,才是需要万分谨慎的时候,因为有些人年纪大了,很可能会喜怒不定以及健忘,那才叫可怕。
您还记得,我们以前见过的一位老人,九十多岁,经常说儿女不孝,不给他饭吃,当时我们还很是愤怒,甚至想要拿其儿女问罪。可最后详细调查才发现他儿女很孝顺,不给他吃饭的原因是在于他已经一天吃五顿了,每次吃过就忘,忘了便要继续吃,如果不对他进行一定约束,他说不定能把自己吃撑死。
他儿女对此也很苦恼,而这只是健忘,喜怒不定对儿女的伤害就更大了。
最重要的是,我说的那些老人只是普通百姓,他们没什么权利,也伤害不了什么人,最多让儿女有些苦恼,可如果当今圣上也这样的话,不堪设想啊!
父王,你不觉得圣上有点像吗?
像那种年纪大了老糊涂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接下来我们还是要尽量低调,能不上朝就不上朝,能不露面就不露面,最好让圣上直接想不起我们。
然后静静的看局势发展吧。”
不同于有些幕僚直接往玄学,往当今圣上担心死后见到高宗皇帝不好解释方面靠拢,李隆基还真不大信这些,他思前想后更觉得他皇祖母可能是病了。
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了。
这种年纪大了,脑子糊涂的人他也不是没见过,喜怒不定和健忘之类只是初期症状,严重了甚至直接不认人。只是普通人的时候,对儿女而言就已经很折磨了,邻居也相当头疼,要是皇帝的话,简直不敢想象会造成多大的破坏。
听了李隆基的怀疑,李旦直接被吓到背后直冒冷汗,当即便表示没问题。
紧接着就立刻下令,让自己一脉的人手全部潜伏下来,低调行事,尽可能隐身,同时派人联系太医,联系能替当今圣上诊脉的太医,让对方想办法将当今圣上的脉案复制一份,送进相王府。
回头找些名医帮忙分析判断下。
另外最新的脉案也得继续送来。
不同于相王府那边,怀疑白圣可能有了老年痴呆,也就是俗称老糊涂了的征兆。武三思思来想去也没想明白,他这姑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最后也只能归咎于她年纪大了,心肠变软了。
亲儿子终究是亲儿子,不一样。
他这做侄子的,根本就比不上。
基于这点,他也暂时打消了将太子拉下来的打算,并跟自己幕僚以及晚辈们继续商讨,当今圣上一旦驾崩,他们该如何保全武家,不至于被清算灭族。
他们没那么傻,还是读过史书的。
吕家的下场,以及汉朝那些个外戚的下场可谓一清二楚,而吕家和汉朝的那些个外戚,可都还没篡位呢,最多也就是临朝称制,大多不过垂帘听政,把控朝政十几年罢了。而他这位姑母,可是直接登基称帝,并且还改朝换代了。
你说要改朝换代,就改彻底好了。
现在弄的不上不下。
还要还位李唐。
她那边是还位李唐,跟自己儿子孙子开开心心又成一家子了,可他们武家怎么办,谁能保证他们不被清算灭族!
那么多前车之鉴。
血淋淋的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