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出京督运粮草(2 / 3)

没有皇后身边的人。”

李皓是准备要救下那位皇后的,毕竟以她的身份,在未来进攻安国之时,应该能有些作用。

而且有她在手,也不怕任辛不乖乖听话,这也是之前李皓在任辛临走时,说再见面,身份会有所转变的原因。

只不过想往一国皇宫安插人手,哪里是一桩容易的事,尤其是李皓真正掌事的时间还短。

因此李皓只能是尽力发挥手上的资源,说道:“你传信去安都,让他们加快渗透的脚步,另外想办法把我们的人调到邀月楼做事。

那里不是什么重要之地,应该不难办到,进入之后,让人摸清那里的所有情况,并把地形图传回来。”

陈喜对于李皓的这个决定很是奇怪,不由问起了原因。

只不过李皓还真不好和他解释,总不能说自己知道,不久之后安国皇后会在那里被焚而亡吧。

好在李皓是上位者,不想解释的时候,也不用跟他废话什么,直接让他执行就可以了。

但宿都离安都有上千里路,中间即使用飞鸽传递消息,也得两天才能到。

因此李皓也担心,到时情况会发生变化,自己应变不及,最好是有个办法,让自己有机会能亲自到安都去一趟。

可在宿都,盯着李皓的人太多,而且还有崔明和王怡在,李皓根本不可能离开这么长时间。

还是得找个机会出去,这样到了外面,李皓才能有操作空间。

不过这都是后话,毕竟合适的借口不好找。

弄好了正事,李皓才想起张晗,又询问道:“对了,昨天让你问的话,你可有去问了。”

陈喜自觉明白了李皓,对于这事的积极些明显更高,当即回道:“我已经询问过了,最近并没有侍御史张家的人上门,张姑娘应当是应允了此事的。”

陈喜的话,李皓没有去管,毕竟对于张晗的想法,李皓并不清楚,不知道她是因为知道自己遇刺,一直在皇宫的事,才没过来,还是因为默认了。

在这事上,李皓不想拖泥带水,毕竟自己虽然对这桩婚事不着急,可也不好耽误别人。

便对陈喜说道:“

等会我写封信,你找人亲自送到张晗手上,但记住不要让外人知道,是孤给她写的信。”

在信上李皓并没有写过多内容,相当直接的询问了她的想法。

陈喜接过信件之后,很快便派人递送了过去。

而张晗给李皓回信倒也是同样简洁,寥寥几字表达了愿意的意思。

有了答复,李皓也没再去追究原因,反正封建社会,李皓也不想搞什么自由恋爱。

所以李皓便入宫告知了王怡,让她可以开始筹备起来了。

王怡对此很是高兴,立马就去找崔明商量,只是现在安宿两国战事临近。

崔明虽然不至于太紧张,可也没心思放在这上面,便全权交给王怡操持。

反正太子成婚要遵照的礼制极其繁琐,等全部走完最起码要一年半以上,那时两国交战怎么也结束了,到时他自然就有了时间。

只是正当王怡这边操持的高兴的时候,李皓这边又出了点问题。

因为面对宿国给安国发去的照会,安帝不仅没有丝毫悔意,反而是加快了兵马调动,并且打出了御驾亲征的口号。

安帝一直喜欢弄这套,但宿国因为之前废太子弄出的那档子事,对于这套就很不感冒。

再加上崔明也不是马上雄主,对御驾亲征没什么兴趣。

安国先锋兵马很快就通过了紫阳关,踏入了灵州与永昌侯所领兵马对峙起来,并且还有援军在陆续抵达。

崔明见状再次给边境增兵,同时调派王堃亲自前往合州,主持前线大军粮草供给。

结果这时安国的国书到了,安帝这回就抓住了崔明多年在京城不动的事,在里面把崔明一顿损,说他胆小怯懦什么的。

并在末尾邀他会猎于集州,并嘲笑他多半是不敢去的,只敢灰溜溜的躲在都城。

在朝堂上听完安国使节读完国书,整个朝堂一片愤怒,要不是有着两军交战,不杀使者的传统,只怕他是走不出宫中的。

只不过愤怒归愤怒,可崔明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其自己去前线,还不如交给统兵大将。

只是面对安帝的挑衅,他这边总是要给回复的。

李皓之前便一直想要出都城,这次抓住了机会,当即便站了出来,请命道:“父皇日理万机,自然没空前往亲自统领战事。

但儿臣愿为父皇分忧,跟随王尚书一同前往合州,参与督办粮草之事。”

崔明没想到李皓会在这时候主动请命,一时间有些愕然。

而下面的朝臣倒是反应了过来,可是无论是中间派,还是已经站队的人,此时都没搞明白李皓的想法,也不知道是该站出来支持或者反对。

因此刚刚还热闹的朝堂,顿时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

最终还是王堃站了出来,说太子是国本,不可轻易擅动,不如容后再议。

崔明这边也是这个意思,因此就先跳过这个话题,接着讨论起其他事情来。

等到散朝之后,崔明就把李皓给叫到了后宫,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