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俄国退出一战(1 / 3)

在布什尔维克的八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后,当时的协约国集团对于新生的红色政党充满了恐惧。

当时英国的《泰晤士报》专门对这场革命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报道中泰晤士报悲观的说道,这次红色政党夺取俄国政权是对整个欧洲的国家的威胁,而且还呼吁各国需要警惕共产党在各国中发展,以免陷入俄国的悲剧当中。

作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泰晤士报》一直标榜自己客观的报道。但是这次布什尔维克领导的八月革命,其毫不显露出其敌视红色政权的态度。相比于作为有形象大报的操守,《泰晤士报》不能太过于显露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报纸就没有这么含蓄。

当时有绝大部分报纸在报道布什尔维克的八月革命时,都在反复的说共产党在圣彼得堡大肆的迫害俄国民众。还有不少报纸翻出巴黎革命时的各种问题,自己大幅夸张后告诉读者,甚至有报纸呼吁正在战争的两大集团先停战扑灭俄国红色革命。这都是各国资产阶层,对于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恐惧俄反应。

但是当时协约国政府却并没有对新成立的苏俄政府采取敌视政策,因为他们还需要俄国拖住德奥的大量的军队。面对协约国伸出的善意,现在苏俄政府完全顾不上,因为他们正忙着处理国内糟糕的形势。

目前圣彼得堡糟糕的食品供应成为新生苏俄政府的头等大事,毕竟这时候布什尔维克大部分军事力量都在这里。而且这里也是俄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新生苏俄的革命圣地,是布什尔维克所不能失去的地方。

而推翻临时政府只留下苏维埃政权的俄国新政府,现在苏维埃政权内部依然有不少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孟什维克的成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布什尔维克领导的革命口号反对临时政府,另一个方面也是布什尔维克不能太过于露骨的原因,那就是其他左翼政党对于布什尔维克没有在人数上有过多的劣势。

这还是布什尔维克之前在俄国左翼政党中,太过于激进有很大关系。之前在沙俄时期列宁领导的布什尔维克是其重点打击的政治团体。因为布什尔维克在口号中就要推翻沙俄政府,所以长期领导人都在国外的布什尔维克,对于俄国进步青年的吸引力要差多了。哪怕是一月革命后,布什尔维克拼命发展扩大组织而其他左翼政党出昏招,但是依然没有让其占据绝对的优势。

除此之外新生苏俄对于同盟国依然表现出战斗下去的欲望,这只能说俄国人现在完全被英法用经济绑在协约国战车上下不来,哪怕俄国为此已经崩盘也是一样。现在英法只要俄国愿意继续战斗下去,哪怕是布什尔维克也愿意继续合作下去。

为此时任英国大使布里斯托还向苏俄政府表达了,协约国对现在俄国事态的关心,不过主要还是苏俄政府对于战争是否继续下去态度。要知道布什尔维克在野的时候,可是将停战口号喊得震天响。事实上在布什尔维克内部正在商议关于和德国人谈判的事。

作为布什尔维克主要领导人们,可是清楚的记得自己依靠什么上台。现在反战最为厉害的可是带枪的军人团体,要是这些军人不满意那么换个政党执政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所以在初步缓解圣彼得堡物质供应的紧张关系后,布什尔维克就在商议关于和德国停战的事宜。

所以当英法大使询问苏俄关于对同盟国战争一事的时候,就碰一鼻子灰。为此英法大使对国内发报,建议扩大对俄国其他政党支持力度。

这也让其他俄国政党大松一口气,在他们看来这是布什尔维克自寻死路,没有英法的资金支持俄国光偿还外债就可以让财政崩溃。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当然不会好心的提醒列宁等人,打算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击败布什尔维克,重新夺取苏维埃的权力。只是他们不知道布什尔维克可不是像他们一样守着规矩,其中作为其领袖的列宁可比他们想的远多了。

在八月革命后的15天,新生的苏俄政府就对德国递交了想和谈的意愿。这让德国大受鼓舞,于是一份德国的和谈的条件发给苏俄政府。德国的条件给这些还是政权新丁的布什尔维克高层当头棒喝。

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奥两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而且赔款必须在一年之内分五期付给同盟国,不然同盟国有自行筹款的权力。

面对德国的谈判条件,布什尔维克党内群起激昂,纷纷要求停止和同盟国的谈判。这其中布什尔维克的意见分成了三类,第一是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继续同德国战斗下去。他的理由是德国条件太过于苛刻,这会让新生的布什尔维克在未来的选举中处于劣势。而且只要继续作战下去,那么将来很有可能点燃德奥两国的工人中的革命情绪。实际上还是因为德国条件苛刻才不愿意打下去。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

第二类是以托洛茨基为代表;他的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其实托洛茨基也是反对接受德国的条件,是他知道俄国军队的状态,继续打下去对新政权危害太大。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