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教导一级实习研究员机床操作(1 / 2)

江星安一愣。

老大找自己,听语气,好像不是什么好事。

难道又有人再搞幺蛾子?

“那行,你带着那二百多号人一起过来。”

“给我半小时,处理完我就过来,我会让二百研究员先过来。”

江星安点头。

望着凌乱厂房,各种垃圾,废料堆积,江星安摇头。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应该快了。

机床出现,下一步就是设备。既然这样,我就先制造出量子芯片。

我有新的量子控制方式,完成新量子电脑操作。只要换一批设备,然后就能在研究所这边完成量子入门。

再进一步,就能做到。”

江星安不是不想沿着老路,走硅基芯片,少了他很多研发苦恼。

可硅基芯片是死路。

至少,在科技硅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之前,硅发展是死路。

“量子算法,量子编码,还有硬件上量子芯片、量子存储器、量子效应器,材料上,主要就是石墨烯材料,砷化镓,比列和排列形态还需要考究。”

趁人还没来,江星安脑海专心聚集风暴。

人类思维并没多大变化,量子计算机仍然没超越计算机范畴,江星安获得人类知识结晶,同样无法超越。

他只是看书,然后能完美吸收。

自己那系统就和死了一样,根本不会纠正他是否错误,一切都需要依靠他。

总体而言,他只需要解决四个大问题,首当其冲就是量子芯片,或者说就是量子数据面板,运行的核心就是这个东西,只要能解决,其余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剩下就是交互问题。

量子计算机,还是需要依靠电能驱动,依靠数字信号进行控制。

编程出软件,通过人为改变软件,朝量子芯片发出信号,量子芯片做出响应,运行结果通过转换器,反馈到视窗界面。

软件就是量子芯片的操作系统,至于浮于上层的各种编译器是为了方便控制操作系统,再上面,就是大家经常熟悉运用的软件,是为小白,为商业用户提供支持。

就这一套,江星安还要花费大代价来编写甚至培训现在的信息高手。

往下,到量子计算机层面,第一个就是主机处理器,交换系统,或者叫软件和硬件传递系统。

主要作用就是收发数字信号,转变成量子芯片或者说量子数据面板能够接收的各种波段,然后进行功能运算。

软件和主机处理器之间,还需要一个控制面板处理器,控制面板处理器是为了承接操作系统。

这就是整个量子计算机核心。

模仿,脱胎于现行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并不是个简单活,整套东西下来,耗时长久,现目前,还必须要依靠现在的信息技术环境才可以。

好在招了这么多人,又给他们很多时间学习,加上优秀机床设备总能制造优秀设备。

工程上应该没多大难度。

“江负责人。”

一群人稀稀拉拉过来,好奇望着江星安。

他们接到通知,来这里听从江星安命令。

和前次下苦力不同,他们自然好奇。

实习研究员声音打断他思路,江星安只好回过神,望着站得稀稀拉拉的人群,缓声开口。

“操作员就你们二百人吗?”

“不是,我们整个操作编码有八百多人。”

江星安点头,他才没精力一一去见这些科研人员。

事实上,他就见了四位,和他们深入交流过一番。

“那行,你们这批人先学会,之后由你们去教导。

刚好可以一对三教导!

我这里有监控,到时候你们拷贝一份出去,发给他们,你们自己也巩固,之后就开始仿照现在市面上各种生产设备生产,

明白吗?”

二百人脸色一喜。

他们来这里快半个月,淡得鸟都快出来。

田纪那家伙很抠,整个生机计划中在编人员,不做事,只有每天只有零点五信用点,这么点东西,拿来吃饭都不够。

好在每天不断学习,还能获得1-2点信用点,要不然他们早就欠一屁股债。

现在能做事,信用点自然会提升。

他们都带着星联,也不需要专门去联系田纪,星联会按照算法自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