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孝城乱(十一)【求月票】(1 / 2)

祈善冷笑着补充:“你是想说,死的只是一个无足轻重、出身卑微的蝼蚁吗?所以你就心安理得以为‘祈善’也该跟你一样不在意?蝼蚁而已,反正过个几年也会淡忘……”
郡守被逼问得哑然无语,半晌才讪讪低语:“不管你信不信,我并没想害人……我只是……”
他只是什么?
他只是想谋个前途而已。
谁参加那回特试不是为了这个?
说什么报效国主、造福万民、澄清玉宇……这些假大空的话,也就是骗骗别人,顺便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话术而已。承认吧,谁入仕途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荣华富贵?
他为了自己前途努力有什么错吗?
谁为了前途不是削尖了脑袋努力?
即便真害死了人,难道是他的初衷吗?
至多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面对其他任何人,他都可以振振有词说出这番话,他没错!旁人讥笑他是小人,他笑旁人一辈子出不了头,所谓“讥笑”不过是无能废物的自我宽慰。废物的话有必要放在心上?
但面对眼前这个浑身杀气近乎粘稠的祈善,他有预感自己敢说,祈善就会让他人头落地!
他不说,祈善也看得出来。
怒火喷涌:“八年了——八年过去,你还觉得自己没错是吧?若你没错,那刚过束发之年的祈善就活该吗?他一生行善,不与人为恶,一片赤子之心在你这里换来了什么?”
那人才十六岁而已。
绘制精彩人生的画轴刚刚打开!
郡守闷声不吭。
他的沉默看得祈善心头火气,忍不住又给他的脸来两拳,恨不得将郡守脑子锤成肉渣。
“对民不仁,对君不忠,对友不义,真不知你脸皮是怎么长得,这样都没把你活活羞死!”
沈·十万个为什么·棠的重点与众不同。
“特试是……科举吗?”
现在的祈善看着就是亟待喷发的火山、倒计时的炸弹。待他打够了,沈棠才小声询问。
郡守被打得牙床松动。
他舌头舔了舔牙床,吐出一口血沫,血沫里躺着半截牙齿,由此可见祈善是真没留手。
“呵呵——谭乐徵,这是你学生?”
郡守缓过劲儿来。
或许是知道自己处境不妙,大概率见不到明天的太阳,郡守肌肉一松,艰难翻了个身,靠着石洞山壁,借力往上蹭,半坐起身。嘲道:“小郎君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眼神只差写上“你深山老林来的吧”。
沈棠呦了声:“谭乐徵是元良本名?”
这个字还挺好听。
祈善心梗了一瞬,但很快恢复过来。
“谭乐徵这名字早就弃之不用了,如今只有‘祈元良’,沈小郎君记得别喊错。”祈善对此倒是很固执,又满含杀意的瞪了郡守两眼,“正常情况下,辛国三年一次取士……”
各州郡设一名州中正官,由州中正官负责主持州郡范围的考核,选拔适龄人才。人才过了这关,拿着举荐文书汇聚都城,再由由主中正官评选测试,测试结果关乎能否入仕。
有正常情况,自然也有特殊情况。
若朝中人手不足,但时间又每到三年一度的选拔,中途便酌情加考一回,便是特试了。
说起“特试”,那便不得不提一嘴,这种选拔方式有个特殊规矩——为“公平公正”,尽可能发掘人才,考生有两大来源,一个是州中正官举荐的,一个是本州名士举荐的。
州中正官推荐属于“官方”渠道,符合条件的文士都可以参加,唯一的缺点就是门第一项比较严苛,一次可以举荐四百人。本州名士属于“民间”,理论上是“唯才是举”,更看重才能,对文心品阶和家世门第可以酌情放宽,这一批人手中也有一百个名额。
拿到这一百个名额就不需要经过州中正官的初试,便可以前往都城。祈善那位老师就是本州名士,手中有三个名额!
本来这么珍贵的名额还轮不到祈善头上,奈何这些名额不是固定不动的,会根据名士举荐之人的表现而增减。
若名额增多,说明这位名士“举贤不避亲仇”、“廉洁自律”、“公正贤德”、“名副其实”,举荐上来的人才的确都是24k人才。
可若名额减少,甚至被剥夺举荐资格,说明这位名士“假公济私”、“沽名钓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被人用俗不可耐的阿堵物收买了,才推了这么个东西上来,名声扫地。
何谓“名士”?
通俗来讲就是有名的人。
某种意义上,名声就是他们的立身之本,不管内在如何糟粕,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到位。
那位老师本想选择两个族内子侄和爱徒“祈善”,奈何年纪大的那个太不争气,水平不行。老师几番迟疑,恐影响下一次举荐名额,便狠狠心换了人,让那个家族子侄等下次。
反正距离下一次正常取士只剩一年,这一年多多上进、多多努力,不求这位子侄能表现多亮眼,至少别拖了平均水准。
祈善介绍得详细,沈棠在脑中自动替换——三年一次取士等于异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