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 入京(3 / 5)

庶女亦安 风谧蕴虚白 4225 字 3个月前

原就是她带来的行李,预备打赏用的。

“谢夫人赏!谢姨太太赏!”小厮机灵道。这小厮虽没见过陆临湘,但看和夫人足有七分相似,便是猜也能猜到两人有血缘关系。

陆临湘听了大笑,蔷薇知机地抓了一捧金瓜子,放到小厮衣兜里。

“咱们不如也凑个热闹?”亦安心里着实为兄长高兴,见此对姐妹几人道。

亦宁笑道,“也好。”

于是几个姑娘摘了手上的戒指,抓了几把金银锞子,又凑了个荷包出来打赏小厮。

小厮接过连连磕头,“谢姑娘赏!”这一趟不止夫人有赏,竟然连姨太太和姑娘们也出手大方。来回路费又是公中出的,办回差事净赚百来两,怪道府里为报喜的差事抢破了头!

尚仁中了第二名,虽还未过殿试,顾老夫人已经做主,放了全家上下三个月的赏钱。陆氏这里自然也要放,只等她空出手来。

等陆氏缓过劲儿来,便问道,“家里一切可好?”既是问公爹和丈夫,也是在问朝中有无御史弹劾。上一次被御史弹劾,这回不在意也难。

小厮答道,“夫人放心,老爷和大爷都好,前些日子一直在家里钓鱼。小的来时,家里顿顿都在吃鱼呢。”这却是说个玩笑话,指望逗陆氏一笑。

陆氏却有些笑不出来,儿子考中,公爹和丈夫却要继续避嫌,一直等到殿试完,才能接着履职。不过陆氏面上并没有露出端倪,只微微颔首,再让人带小厮下去休息。

“等宁姐儿生辰一过,姐姐就要入京,咱们姊妹,便又要分离了。”陆临湘前面还在为姐姐高兴,后面却又有哽咽之意。

陆氏也不由有几分难过,“我看妹夫为官尚算不错,来日你我姊妹,未必没有再见的一日。”陆氏也不好把话说得太明白,陆家虽然能给他在仕途上使力气,可也得他自己作出政绩来才是。

陆临湘

() 也决定等丈夫一到江南,便督促他时时上进,勤勉为公,好早日升到京城。

“姐姐入京,还需替我向父亲问好。我不孝,不能随侍左右,实乃心中憾事。”陆太傅教女儿并不是按着古板的三从四德去教,陆临湘平日也并不古板,但一遇见和陆家人有关的事,却好似失了方向一般。

陆氏旋即宽慰妹妹,好说歹说,陆临湘才恢复笑颜。

“再过几日便是宁姐儿的生辰,姐姐可要办宴?”亦宁的生辰是三月初七,虽然陆氏在江南的产业已经收拾停当,但办个宴的空儿还是能留出来的。

“家宴倒可,只把亲家太太并慧娘请来便可。大宴,只恐此时不可。”陆氏实在不想在这个当口儿继续被御史弹劾,到时候又搞出个什么会试舞弊的案子,那白家可真成乐子了。

“便是小宴,也不能委屈了宁姐儿。”陆临湘对陆氏的一双儿女一视同仁,都是一样地好。

“这是自然。”陆氏肯定不会委屈女儿。

“明日上巳节,不若索性带了孩子们一同去秦淮河踏青,等办完宁姐儿的生辰宴,我再送姐姐入京。”陆临湘把事情敲定。

陆氏又把亦安唤到书房,让她给张家写信报喜。张蕤虽起复了户部右侍郎,但此时正在入京途中,消息不通。有了这样的喜事,陆氏自然要教亲家知道。

亦安于是执笔,写下简短的喜信。又按着格式写了几封,俱是和陆氏相熟的人家。

陆氏和陆临湘在一旁看着,陆氏对妹妹道,“最近诸事繁巨,父亲前日寄来的字帖只写了一半。眼看就要入京,这可如何是好。”

陆临湘听着心里咯噔一下,强笑道,“姐姐怕甚,到时只管推到我头上便是。我远在江南,父亲还能过来不成?”陆临湘此言却不是只说这个。

陆氏听了便笑,“我是长姐,怎好拿妹妹做筏子?早年妹妹最爱仿着我和兄长的字迹,不知这份功力如今还留着几分?”陆临湘小时候是兄姐身后的小尾巴,甚么事都要和兄姐有样学样,就连这字迹也学去了七八分,不是陆太傅这样学问精通的人,乍看之下还看不出来。

陆临湘听了顿时求饶,“好姐姐饶了我吧,父亲那字帖可是他亲自刻出来的,又要练字又要考究经典,我已多年未曾温习功课,姐姐就饶了妹妹这遭吧。”陆临湘是怕她帮了这一回,等回头父亲陆太傅看出猫腻,别再把自己搭上,也吃一回苦。

陆太傅学问冠绝天下是不假,可那亲手写下的字帖,却也非常人可以临摹。

亦安在一旁写信,听了这一番对话差点儿憋出内伤。幸而握笔的手不曾抖动,不然这上好的大红洒金纸可就废了。

陆氏笑眯眯道,“又不用妹妹劳动,只把姐姐这一半收下,回头我告诉父亲,只说见了妹妹高兴,便赠了她一半。妹妹说这样办可好?”对陆临湘来说,这无疑是饮鸩止渴。今天收下这一半功课,难道还能拖着不给交吗?等陆太傅来信催问,还不是要写?

可陆氏已经这样说了,陆临湘只得咬牙应承

。反正好赖还能再拖几个月,到时候再想办法也不迟。

其实陆氏完全可以去找褚师意,老将军想必特别愿意给自家孙子做启蒙字帖。能学一手陆太傅的书法,不知是多少人求不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