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投缳(3 / 5)

庶女亦安 风谧蕴虚白 3745 字 3个月前

,还是靠身边的婆子死命拉着才没有滑落下去。

这就让周璋起了疑心,要是这里面没有一点猫腻,李夫人至于这样乱了手脚?想了想,周璋还是让一半的兵丁入府,协助自己勘察书房。

李夫人的长子和长女哪里经过这个?两人自出生时父亲已是四品大员,李巡抚孩子来得艰难,自然对一双儿女格外疼爱。寻常都不肯说一句重话,更遑论动刀动枪的。

在这样的冲击下,以至于后来李夫人的长子骤然给了周璋一拳,都没有让李云秀反应过来。更何况还让丫鬟去取伤药,已经吓懵了。

听了姚静一声喝,底下的人才如梦方醒一般,连滚带爬地去给钦差取伤药。

而周璋显然不在意这个,他让人飞马去给其余两位陪同官员传话,为的不是这个。

不多时,就见一脸急色的陈良也小跑入府,面上同先前的姚静一般,也是生怕巡抚夫人出事,不好向上面交差。

等两人一到,周璋从怀里取出一个不起眼的红木匣子,从里面取出一沓厚厚的纸张出来。递给陈良和姚静,周璋面色有些冷峻。

陈良和姚静此时也顾不得周璋的冷脸,这位就从来没有个笑模样,两人已经习惯了。

等接过去一看,陈良和姚静倒吸一口凉气,对视一眼,均发现对方眼底的汹涌。

不好,事情大条了。

周璋给两人的到底是什么?竟然让两位钦差都忍不住面露惊愕。

原来,这一沓厚厚的特殊纸张,是一份又一份的盐引存根。

本朝对于盐业经营有明确规定,只有官家和符合朝廷要求的商人才能凭盐引到盐场领盐贩卖。

而商人想要获得盐引,无非是两种途径。一者是纳课,即向朝廷交钱,凭此获得盐引。二者便是向边关输粮,以输粮多少来决定可以换取的盐引有多少,按数换取,此为开中法。

每省的盐引有固定数额,掌握在各个封疆大吏手中。比如江苏一省,盐引就由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分别掌管,漕运总督总理地方,对盐务只有过问权,或者向朝廷奏请开中,并无实际管辖权。

此外还有巡盐御史等监察官,对盐务有监督职能,但也不参与盐业经营。

而周璋拿出来的这一沓票据之所以让陈良和姚静大惊失色,就是因为这厚厚一沓都是所谓的盐引存根,即官府向商人发放的贩盐许可。

而且这些都是经由开中法所开具的盐引票据,和一般通过白银纳课所领取的盐引有所区别。

姚静略看一看就发现不对,他手上的盐引存根最早可以追溯到崇元二十四年,也就是李巡抚刚任两淮盐运使的那一年。

在户部做过几年郎中的陈良更清楚,崇元二十年之后,各省向边关输粮,边关积粮盈溢,已经少有实行开中法所开具的盐引流通。

也就是说,这个匣子里的盐引完全是空头支票!边关根本没有接收到这些盐引上所记载的,任何一个商人向边关输送的哪怕一粒粮食!

那这些盐引是如何发到这些商人手中的呢?三人望向李夫人投缳自尽的居所,答案不言自明。

“这是大案…这是大案!我们三人要联名上奏!()”陈良颇为激动,他本就是风宪官,又做过户部郎中,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利害。

周璋对盐引发放其实是不懂的,不过他在书架后的暗格里拿出那个匣子后,巡抚夫人失魂落魄地离开,这让周璋有了一丝防备,将这个匣子贴身放着,这才没有被人趁乱夺去。

而即使不了解本朝盐法的的人也能看到,这匣子的盐引之多,已经超过朝廷给民间颁发的盐引数额。本朝盐业官营,商人贩盐不过占了十之三四,大头都在朝廷手上捏着。

除去这些外,另外掌握一部分盐引的,则是圣人特别恩赐的一些宗室。比如圣人的异母妹,舞阳长公主。再比如开国就流传下来,永不降封的太·祖嫡出一脉的几位亲王,端王、定王、安王。

陈良与姚静对视一眼,一致转向周璋,异口同声道,此事兹事体大,还请指挥使领衔,我等一同上奏。?[(()”这却不是两人推诿,而是周璋本就是主管官,这件事本就该他来领头上奏。

周璋肃容道,“莫敢不从。”周璋做官的经验很少,这时候看两位前辈如此,周璋也心知其中厉害。其实周璋也知道这两位指使自己去布政使家是为什么,只是他年纪确实轻轻,又没有办过实务,难免不能服人。再说也本是应该的,周璋并不埋怨,对陈良和姚静也很尊敬,两人也能感觉出周璋的态度,所以才会在有些时候不吝提点。

“这已经不是你我可以插手的事了。”陈良一脸后怕,要是他们三人一开始就去巡抚衙门,而不是分头行动的话,现在指不定就在

() “分头”行动。

陈良此时不合时宜地想到(),若这件事了㈠()_[((),周璋作为主管官,圣人又对他一向有愧,说不得先前被蒋阁老压下去的锦衣卫右都督,便能再提一提了。

还有夏秉言,经此一役名声大噪,青云路只在眼前。陈良心里有些羡慕,若是他发现了巡抚和布政使之间往从过密,是不是这泼天的富贵就要落到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