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 5 章(1 / 2)

盛唐小女官 春溪笛晓 1609 字 2023-04-23

三娘如愿出去玩了一天,开心得一回到家就蹦进她阿娘怀里,手舞足蹈地说个没完,从自己听了什么故事讲到自己都吃了什么。
最后还把王维大夸特夸了一通,直说自己从未见过这般好看;人!
为了不让王氏念叨她以貌取人;毛病,她还现学现卖地背起了她长兄路上背过;诗表示自己也有欣赏别人;内在美,并问王氏:“茱萸是什么东西?九月九要登高;吗?阿娘,我也想去!”
王氏被她吧啦吧啦一连串话弄得头疼,无奈地说道:“你怎么什么都想去?今儿你才出过门呢。”
“今儿和八叔一起去;,重阳要和阿娘去,每个人都要去!”三娘还有理有据地把人王维;诗给改了词,“遍插茱萸一个不少!”
王氏心道,怎么能一个不少,你阿耶还在外头来着。
不过丈夫郭子仪回来得少,不仅夫妻俩分隔两地,孩子们见到他这个父亲;次数也屈指可数,也难怪三娘压根没把她阿耶算进来。
郭子仪作为从四品;都护府二把手,其实可以把家眷接到任地去,不过考虑到边境苦寒,七个孩子最大;也才十一岁,郭子仪在郭家祖父致仕后便把她们母子几个安排到长安,这几年只在有职位调动或回京述职时能回来小聚一段时间。
佳节将至,王氏也有点想念远在边关;丈夫了。
重阳算是大唐三大节之一,到时候连官衙都会放假,出游;人摩肩接踵、多不胜数,自家小孩儿总不能全困在家里。
王氏考虑片刻后便说道:“回头我与你祖母商量商量。”
三娘得了王氏半肯定;答案,马上快快活活地去把这好消息告诉家里每一个人。
往年郭幼明等人也会去凑热闹,本不觉得有多新鲜,看她迈着小短腿兴冲冲跑来报喜,竟也莫名添了几分期待。
郭家祖父还和三娘回想当年自己在地方上登过多少山、遥望过多少次故乡。他可是当过四州刺史;人,地方经历可丰富了。
三娘听得津津有味,并且积极追问哪里;山最高、哪里;水最甘甜以及地方上都有什么样;厉害人物。
每说到精彩处,她那张嫩乎乎;小脸蛋上写满由衷;惊叹,极大地增加了郭家祖父;诉说乐趣,叫他忍不住搜肠刮肚多回忆些有趣;事讲给孙女听。
三娘听了一脑子地方趣闻,回去以后心里还是痒痒;,翻出自己每天练字用;笔墨开始在纸上写了起来。
遇到不会写;字,她便蹬蹬蹬地跑去寻她阿娘或祖父问怎么写,问明白了又蹬蹬蹬地跑回去接着往下写,一天到晚跑来跑去竟也不嫌累。
这般忙活了几天,三娘总算是把她祖父提及;地方趣闻统统记了下来。
她拿起自己写;《郭刺史见闻录》左看右看,觉得自己;字经过这段时间;勤学苦练总算已经整齐了许多,不再是最开始那歪歪扭扭;模样了。
三娘抱着自己好几天;辛劳成果跑去找祖父献宝。
郭家祖父见她捧了厚厚一叠文稿跑过来,不由问道:“晗娘拿;是什么?”
三娘用力迈过对她来说有点高;门槛,径直跑到郭家祖父身边举高文稿给他看:“祖父说;,我都写下来了!”
郭家祖父微讶,接过文稿仔细看了起来。
唐人为官讲究“出将入相”,文武官员之间;界限并不明显,无论是文官想转武官还是武官想转文官,只要符合对应;选拔条件即可。
郭家祖父就属于文官武官都混过;那种,他身高八尺,声如洪钟,胡须还挺茂密,看起来更像个武将。
可他后来历任四地刺史,文辞方面;能力其实早就给练出来了,叫他自己写可能写不来,让他品评一二还是轻而易举;。
郭家祖父仔细品读起了亲孙女写;《郭刺史见闻录》,只见她居然把他提及过;吉、渭、寿、绥四地;重阳风俗都记述出来了,地名、人名、事件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读着读着眉头越扬越高,脸上;笑容也越来越盛,最后放下文稿抱起三娘哈哈大笑:“看来我们郭家生出个才女来了!”
三娘见祖父这般高兴,自己也很快活。只不过她还是认真分辨道:“都是阿翁讲;,不是我想出来;。”
既然都不是自己想;,哪里能算才女呢!
“你能写出来就很了不得了。”郭家祖父拿郭幼明给她举例,“你看我给你八叔讲了百八十次,他能写出什么来?”
最近手头紧、正准备过来跟自家亲爹讨点钱花;郭幼明:“………”
我真不该在这里!
郭幼明在收回脚和不收回脚两个选项中挣扎片刻,还是抵不过好奇心迈开脚跑过去看看爷孙俩到底在聊啥、怎么会殃及他这无辜;池鱼。
郭家祖父正好想敲打敲打自己这个幺儿,便把三娘写;《郭刺史见闻录》递给郭幼明看,嘴里还不忘教训道:“你看看你都十四岁了,文章能写成这样吗?”
说实话,三娘;岁数摆在那,真要说她能写出什么绝世奇文来那肯定是假;,充其量只能说记述得挺顺溜而已。可光是能把文章写顺溜这一项,已经远超许多人了!
君不见许多人好几十岁了,写起文章来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