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3 / 5)

李清月还能算是个实权长官 。

熊津大都督府总摄百济故地政务 , 可能到如今才算是真正落实了 !

除此之外在这封诏书中提到的是 , 大唐意图在原高丽故地成立安东都护府 , 因第一任安东都护由谁出任暂未决定 , 在官员上任之前 , 先由周道务留守高丽 , 确保此地不会再兴动乱之事 。

当然 , 为了更进一步防止高丽境内有反叛发生 , 在征讨高丽将士回返后 , 除却渊男生 、 宝藏王等高丽贵族与王族之外 , 由青州 、 莱州 、 登州水师将部分高丽百姓迁往中原 。

为令其远离家乡 , 不能随意渡海逃回 , 将其陆续从沿海迁移入汉中 、 蜀中 、 江淮等地 , 用于充实各州人口 。

李清月看到这里的时候 , 目光再度一亮 。

若是如此的话 , 她是不是能想办法多调一些人到梁州境内 ?

梁州目前最缺的是什么 ? 就算李清月已离开中原将近半年 , 不知道梁州今年的秋收情况如何 , 也多少能够猜得出来 , 缺的就是人手 !

这恰恰是用来补足的人口 。

不过这些事情都先不急吧 。

当这封从长安发来的诏书已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 , 她还能留在此地的时间就已经不多了 。

所以她先将金庾信给送出了平壤 。

「 还得劳烦金将军替我向新罗国主告别 , 顺带向他致谢 。“

她朝着随同金庾信一并启程的士卒看去 , 见这其中依然有不少伤员 , 此番北上作战中也确实损兵折将不少 , 便朝着一旁做出了示意 。

金庾信随即见到 , 有一批粮车朝着他们所在的方向开了过来 。 “ 这是 7“

李清月答道 :“ 我愚着此前那五万石军粮有不少被分出给北路唐军了 , 你们剩下的那些放在撒兵途中 , 恐怕还得节省着用 , 便从营中调拨出了两万石粮草 。 里面还有些伤病之药 , 劳驾金将军自行分派 。“

金庾信沉默了一瞬 , 方才恭敬答道 :“ 那就多谢大都督了 。“

按说李清月此举 , 确实是上国主帅对他们这批参战属国臣民所表现出的优待 ,

但一想到这重新被拿出来的两万石粮草中 , 其实都来自他们自己的粮仓 , 是被唐军提前抢走的 , 他就有种说不出的如鲫在喉 。

可他又很清楚 , 自己在此时最应该做出的是什么表现 。

唐军攻破高丽的速度太快 , 起码比起新罗君臣在早前预料到的要快得多 , 这就让他们原本希望能够渔翁得利的愚法化为了泡影 。

又哪怕他没有亲自见到那个场面 , 可当倭国甚至因此将扶余丰作为礼物献上的

时候 , 金庾信完全可以想象到 , 那出火烧海船的结果到底有多么震撼 。

而那唐军南北合击 , 则是他亲眼看到的 。

彼时他从山城之上往下看去 , 正看到风雪之中 , 两方势不可挡的浪潮终于交汇到了一起 , 将高丽国中最为炽烈的一道火苗给扑灭在了当场 。

在这样的赫赫威势面前 , 他最应该做的就是让新罗好好地呆在 「 发兵支援 「 的 3

场上 , 在唐军行将回返中原的时候也礼貌地告辞离去 。

他可不觉得 , 若是让他处在渊盖苏文的位置上会比他做得更好 。

金法敏也不能 。

“ 者师觉得 , 新罗的野心能被压制住多久 ?“ 眼见金庾信等人逐渐消失在她的切线之中 , 李清月朝着一旁的刘仁轨问道 。

刘仁轨想了想 , 回答道 :“ 亲身参与过此战的或许会记住很久 , 但没参与过的就不好说了 。“

比如说当金庾信需要从目前这个大将军位置上告考之后 , 又或者是金法敏积蓉实力到了一定程度之后 , 谁知道新罗还愿不愿意当一个安分守己的邻居 。

李清月应道 ,“ 那也够了 , 反正 , 熊津大都督府如今在我掌握之中 , 安东都护府应当也会有将领常驻 , 新罗不能向北或者向西扩张 , 只凭借着他们国中山地占多的情况 …... 粮食是不够的 。“

粮食不足 , 也就养不起更多的人口 , 那么能发展达到的程度也就有限 。

除非 , 他们愿意试试发展航海事业 , 和倭国去对碰一下 。

但他们若是当真这么去做了 , 还得算是李清月喜闻乐见之事呢 。

“ 对了 , 安东都护府在苏将军启程后由周道务留守 , 同时留八干兵卒在此 , 按照阿耶的意思 , 我这熊津大都督府也需要留人坐镇 。“

李清月眨了眨眼睛 ,“ 左骁卫将军肯定是要随同一起归国的 , 孙将军的水师还需要负责运送高丽人口进入中原 , 黑齿常之等人本是百济将领 , 留守此地我肯定不炙心 , 这样一来 , 这件事情就只能劳烦于考师了 。“

刘仁轨其实猜得到自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