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三十章(1 / 2)

“唔, 我要去市里的植物园看看,你知道吗?最近那里在举办游览会, 主办商带来了很多珍稀的植物。”
虽然没有忘记「盒子」的“劝告”, 但德斯蒙特对于主动搭话的人,向来不会说拒绝。他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对方自己今天的行程。毕竟也不是什么机密。
哥谭市的植物园,在旅游清单上, 也算是名列前茅的一位了。
除去灵巧的设计艺术、高新的培育技术外, 植物园能够吸引众多游客的原因,还在于其定期举办的“特色展览”。
主办方会找来一些稀有的植物——主要是应季绽放、绚丽无比的花朵,宣传价值比较高, 可以满足游客们拍照炫耀的需要,所以容易在网上掀起热潮。
然后, 他们神神秘秘地闭馆一周,聘请合作过、嘴巴够严的装修队来,专门大规模地翻修一番,只为了持续几个小时的展览。
在筹备期间, 他们会一边在网上疯狂造势, 放出零星的“绝密消息”吸引注意;一边暗地里炒高人们对展览的预期, 从而抬高门票的价格, 含泪怒赚一大笔资金。
他们这种彻头彻尾的商业行为, 一方面因为其神秘性和网红性, 很是受网民追捧。大家都铆足了劲蹲点抢票,只为了一张社交媒体里,奢华高档的打卡照片。
而另一方面呢, 则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极度不满, 倒不是看透了丑陋的资/本/家的嘴脸, 而是因为, 他们看不惯哥谭植物园消费珍稀植物的行为。
植物保护组织的成员自然属于后者。
他们之中的一员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其大致内容为:据知情人透露,植物园每次展出的珍稀植物,根本不是如宣传所说来源于正规的科研机构,事后也会回归自然,让它们栖息在原来的土地。
实际上,这些植物是他们的员工偷偷采摘来的,期间由于操作不规范,还可能破坏当地环境。而它们的最终去向,则是到了一些身份不明的收藏家手里。
也就是说,在游客们花了大价钱参观的同时,主办方会举办一场秘密的暗拍会,将珍稀植物们“妥帖”地安排出去,为不用交税的盈利添砖加瓦。
虽然这篇文章比起一些无脑吹、无脑贬的营销号要有理有据的多,但也正因此,很快就消失在茫茫的互联网大海之中,那个爆料的正义路人也一样——或许他自己就是那个爆料的员工,不过,谁知道呢,反正他们都联系不上了。
这些暗地里的秘密交易,德斯蒙特一无所知,他就是个快乐又无知的网民,傻乎乎地把植物园纳入了必去清单。
和普通网民不一样的,大概就是他有钱,可以直接拍下VIP展票,参观的时候,同玻璃罩子稍微近了点距离。
恩里克倒是对植物园的黑幕略有所知,但就像他对自己的合作对象“不闻不问”一样,他也选择视而不见,不去了解。
听完德斯蒙特的话,他有点后悔先前的热情——他又没有植物园展览的票,那里离这边又有些距离,带德斯蒙特过去的话,简直是白跑一趟。
不过,他也没打算这么短的时间内,自己打自己的脸,只好佯装和善的面具,“哦,我知道,他们的展览一向很有名,据说也物超所值。”他怀疑是那些被营销洗脑的人的自我安慰,“那边有点远诶,路还绕,我带你过去吧。”
“谢谢……”德斯蒙特有点迟疑,又转念一想,不就是十几分钟的路程吗,也没什么关系吧。
*
这次展览和以往都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时间。
通常来说,考虑到客流量和正常作息需要,植物园的开放时间和博物馆图书馆等建筑类似,在白天开放。
然而,这次的植物园特色展览,正是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夜间时刻,直到凌晨一点才结束展览。
很显然,在如今的社会,越是与众不同,噱头就越是足。众多的媒体和自媒体都早早打好了模板——举办的成功的来一篇,大失败的也要准备起来。
当然,还有那些枉顾客观条件,只打算抓住某个片面优缺点,使劲煽风点火的存在。
此时尚未到开放时间,但被严密保护起来的植物园外,早已经围满了等待的游客、凑热闹或没抢到票的旁观者、还有成堆的记者们。
办公室里,植物园园长透过单面玻璃,居高临下地看着窗外拥挤的人群,痛快地饮下了一杯威士忌,剩下的冰块同玻璃杯碰撞出轻微地声响。
植物园的展览一年比一年办得隆重,明面上赚的钱和暗地里的收入,也是一起水涨船高,作为直接受益者,顺风顺水的他,很难不自得一番。
其实在刚开始做之前,他也不是没有过犹豫,毕竟贩卖珍稀植物,这事往小了说,其实不会危害到什么人的性命,已经算是哥谭万千生意中较为温和的一类了。
但是往大了说,这确实是国家明码标价的法律,一旦被IRS(美国税务局)盯上,势必会被狠狠扒下一层皮,接着锒铛入狱,在里面过上几年——虽说有钱人的待遇会好上不少,但如非必要,谁乐意待在那种鬼地方呢?
又不是法尔科内,都去习惯了——不过通常也就几天,就会被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