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让男主给她补课(1 / 4)

在一日胜过一日的寒冷中,春节如约而至。

临近腊月底的时候,大院里的年味就很浓了。

院墙上贴了大红纸,路灯绑上了红灯笼。陆月乔住在筒子楼里,经常能听见楼下有小孩摔炮玩,先是噼里啪啦一阵响,然后那群顶多七八岁的小孩哄然散开,笑声能传遍整个家属楼。

于奶奶和陆家那边说好了,大年三十那天去陆家吃年夜饭,剩下时间祖孙俩就在筒子楼里相伴过年。

这也是她们第一次在城里过年。

于奶奶依旧保持着乡下的传统,起初两天起大早去供销社买肉买面,后来听隔壁说可以拿钱票去大食堂换,于奶奶才省了工夫。

大院里的食堂统一采买,过年的时候会额外增加进货量,专门供给家属楼。

价格和外头是一样的,但能省去奔波排队的时间,可以说行了大方便。

从腊月一十开始,于奶奶就在家里炸丸子炸酥肉,陆月乔格外喜欢一种豆腐丸子,于奶奶就炸得多些。

除了炸货,还做了许多花馍,白生生胖乎乎的,造型各异,加上红枣做点缀,出锅的时候可香了。

陆月乔什么也不会,就系个小围裙,跟在奶奶身边打下手。

买来的炒货就在客厅里摆着,瓜子、花生还有酥糖,摆在糖果盒里。

过年要用的钱票都是陆丰提前送来的,里头的糖票格外多,于奶奶一点也不吝啬,全给换了,拿回来给陆月乔吃。

家里几罐子的糖,全是陆月乔一个人的。

三十当天,陆月乔被奶奶催着换上新衣裳。

因为是过年,里头穿的就是红白菱纹格的毛衣,下身搭一件黑色毛呢质地的长裙,配上小靴子。

今天穿的不是军大衣,而是一件长至脚踝的红色棉袄。为了做这件棉袄,于奶奶拆了一件军大衣,扯了新布,赶着年底做好。

剩下的棉花就给陆月乔弹了一张小被,给她学习的时候暖腿用。

这件衣服陆月乔当然喜欢,长度刚好能把她整个人包起来,穿着特别暖和,款式也好看。

她这样穿着走到陆家,刚一进门,就看见院子里的陆清和双胞胎。

他们正在贴对联。

陆军扶着梯子,陆丰站在上头,一手拿对联,一手拿刷子,刷头上都是糨糊。

陆清就站的稍远,负责指挥:

“往左,再往上,不对,再往下一点!”

陆丰被她上下左右的都说得不耐烦了,才准备撂挑子换人,就听到陆清说:“好了好了,就那儿!”

陆丰马上糊上一道糨糊,把春联贴上去。

这一边贴好,再爬下来,换另一边。

陆月乔和陆清站到一处,饶有兴趣地看着陆丰忙活。

陆清告诉她:“以前过年都是大哥贴春联,我们打下手,今年大哥回不来,一哥猜拳输了,就让他来。”

爬上爬下是个

力气活,

而且要贴屋前屋后好几道门,

就这一项春联,足够双胞胎花上大半小时。

隔着厨房窗户,正在里面洗菜的黄巧莹抬头看到院里的陆月乔。

一下就看到小姑娘身上的大红棉袄,明明是很俗气的颜色,穿在陆月乔身上却更显得她肤白唇红,漂亮的不像陆家的孩子。

黄巧莹戳戳身边桂新冬的胳膊,示意她往外瞧:“你看,那小姑娘穿的棉袄,那么长一件,得花多少布票!老爷子的家底全给她掏光了。”

桂新冬只当没听懂:“瞧着是挺好看的,这布票花得值。”

黄巧莹恨铁不成钢地暗瞪她一眼,话都给她递嘴边了,还不知道怎么接,真是蠢!

桂新冬才不接大嫂的话茬呢,老爷子这么多年给三个儿子的也不少,乔乔那爸爸从没拿过老爷子一分一毫,现在攒着全给乔乔,谁也不能说个不字。

再说了,她家就两个混小子,争那点布票干什么?难不成扯新衣裳给陆丰陆军穿,想想两儿子的脸,桂新冬自己都觉得埋汰,反正她家用不着,还是留给人家漂亮小姑娘打扮打扮吧。

黄巧莹没找到同盟,憋了一肚子气,等老三一家来了后,她又把这话跟陆建业的媳妇司晗说了一通。

司晗是个文化人,气质温温和和的,说话也慢条斯理,但黄巧莹从来都没在她面前讨到好。

面对黄巧莹的酸言酸语,司晗不紧不慢地说:“一嫂,你怎么净惦记着公公的东西?这样不好。再说了,人家于婶带着乔乔来京市,也不是一点家底没有的,你这些话让于婶听到,该不高兴了。”

把人家说成上门打秋风争家产的,人家能乐意吗?

黄巧莹更气了,偏偏不能说出来,不然厨房外头的老爷子听到,她可就没脸了。

“我就也随便说说,看乔乔穿得挺好看,哪天给我清清也做一件。”

司晗笑了下,不太信这话。

一嫂对方馨比对亲女儿还要上心,要做新衣裳,还不知道轮到谁呢?

司晗瞧着那方馨以后可不是个孝顺的,自己的亲女儿又被黄巧莹折腾得离了心,以后怕是还有的闹。

不过那都是别人家的事儿,司晗就算看出来了,也不会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