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3 / 4)

他还是耐下性子道:“我能担当邸报主写一职,也是陛下开恩,朝堂上下盯着我这位置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更重要的是淳于越渐渐发现邸报的重要性。

邸报让信息得以高效传输,让朝廷的政令能够第一时间被百姓所知晓,为大众所认知,更重要的是随着淳于越的深入了解,他发现邸报还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可以说或将成为整个帝国的咽喉!

越是清楚,越是谨慎。

比起叔孙通,淳于越知晓昔日那些同窗惨死的原因,也更珍惜羽毛。他想了再想,还是缓缓拒绝:“若是我擅作主张将儒生纳入,恐怕陛下那边我无法交代。”

叔孙通连连摆手:“不不不。”

他清了清嗓子:“我只是想请你帮忙说点话,让我好举荐些儒生。”

淳于越眉心紧锁,一言不发。

叔孙通缓缓道:“昔日秦国以战为主,我们儒家的确不太适合。可如今陛下越发宽仁,国家也越发安定,正是我儒家大展身手的时候。”

“淳于兄身为儒家子弟,难道不愿想上一想?”

“当年孔川为相八月便狼狈而去,还被冠上魏国懦弱罪当儒家之名,至今朝堂上任有不少人嗤笑儒家,认定我儒家不是治国之士,淳于兄以为然?”

淳于越抿嘴不语,蹙眉深思。

叔孙通暗暗观察淳于越的表情,颇为自信。

只可惜淳于越很快打破他的信心,说道:“若是你有意举荐不如让他们去参与科举,科举入仕岂不是更壮哉我儒学?”

叔孙通微微一愣,讪笑道:“那不一

() 样。”

他犹豫再三,还是说出心中所想:“我想要让儒家一举成名。”

淳于越挑了挑眉。

叔孙通摸了摸鼻子,缓缓道:“我欲请陛下在泰山封禅!”

淳于越坐直身体,目光惊骇。

叔孙通话说出口,反倒冷静下来。他看着满脸震惊的淳于越,说得理直气壮:“你不觉得是个好主意吗?”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一家。”

“始皇帝一统六国,结束了几百年来多国纷争,立下开天辟地的功劳,至泰山登顶封禅亦是理所应当。”

淳于越倒吸了口气凉气。

他盯着泰然自若的叔孙通,喃喃道:“你可真是个人才……这件事我做了。”

淳于越一口应下,而后问道:“你打算举荐何人?”

叔孙通洋洋洒洒,说出数人名字。其中有些是当世大儒,有些则不尽有名,更有些人是叔孙通的同窗好友又或是学生。

淳于越沉吟片刻,冷不丁道:“你有没有想过?”

叔孙通抬眸看向淳于越,面露疑问:“?”

淳于越道:“你自己提出?”

叔孙通愣在原地,忽然回过味来。

对啊,自己找帮手做什么?

叔孙通一张脸忽青忽白忽红忽紫,再想想自己已经报出的那批名单:“…………”

淳于越看着突然犯傻的叔孙通。

他摇摇头,又拍拍叔孙通的肩膀:“与其举荐,不如让他们参与科举才是。”

“陛下有意推广科举制。”

“难不成你宁可举荐儒生也不愿意让他们参加科举?”

“淳于兄何故说这等诛心之语?”

“不是我说,我恐怕其他人会说。”淳于越手掌邸报多时,早已清楚知道话语文章的犀利:“即便陛下并未如此想,只怕也会对你心存疑虑。”

“再者……”淳于越想到咸阳城里一事,嘴角抽了抽:“何兄可曾知道刘季博士怒骂儒生之事?”

叔孙通的脸瞬间黑了。

他忍不住骂道:“那刘季就是个流氓!他怎么堪当博士?”

淳于越摇摇头。

他点了点几案,叹道:“名单上诸人,恐怕也有以科举进身,与天下人比较一番的心思。”

叔孙通略有些不甘心:“那就无人可举?”

淳于越道:“除非是曾回绝过陛下,又或是被通缉者。”

叔孙通摆摆手:“曾遭通缉的士人都已取消,至于回绝过陛下的……嗯?”

他眼前一亮,忽有念想:“我师孔鲋!”

叔孙通越想越觉得是个好主意,不过举荐师傅与举荐同窗弟子又或是友人不同,还得问过师傅意见。

叔孙通一边去信,一边又向始皇帝进言。

泰山封禅四个字一经提出,登时引发朝臣议论。

叔孙通的发言得到一片赞同声。毕竟大家都是很

惜命的,谁也不想在始皇帝兴头上说始皇帝不行这五个字。

那不是没眼色劲,那是不想要自己的小命:)

因此满朝文武都是纷纷赞同,众人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力求将此仪式办得恢弘大气。

始皇帝心动的同时还顺带看了胡亥一眼。

尚未出行时,他记得胡亥便提及泰山封禅之事。

果然,胡亥一脸恍然大悟:【来了来了。】

他摩挲下巴,还有点奇怪:【怪不得我总觉得东巡哪里奇怪……始皇大大的路线怎么是反着走的?】

【原本应当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