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1 / 3)

胡亥的嘿嘿声很快告一段落。

没等始皇帝嬴政松口气,胡亥的心声又开始念念叨叨:【哎……可是要收服张良应该会很难吧?】

【张良最擅长的便是操心之术!】

【他是最先神化刘邦为天下之主有关的人物,提出“沛公殆天授”的传闻来。】

【不仅如此,他足智多谋敏锐多知。】

【刘邦西入武关,欲强攻秦军,是张良出谋收买商贾出身的守将,轻松瓦解秦军直达咸阳。】

【刘邦迷恋秦宫,旁人久劝无用,也是张良以秦为鉴劝说刘邦离开,阻止刘邦奢欲之心。】

【他劝说刘邦迷惑项羽,稳定韩信之心,大封功臣之时为其献计收复诸将,还帮吕雉出计劝诫刘邦换太子……】

【甚至后世还有学者提出数次关于秦国不利的流言蜚语和所谓的天罚也是出自他手。】

【韩信负责攻城拔地、萧何负责镇守后方,而张良负责筹谋计算。拥有他们三人,刘邦也拥有了天下。】

始皇帝嬴政眯了眯眼,心下思量。

张良乃是韩相之后,许是因复国而不愿受秦国招揽?

嬴政不以为然,神色平静。

既然其能归顺于刘季,自然也能归顺于朕。

与此同时,他又听到胡亥的心声。

胡亥叹道:【问题在于张良对秦国的恨意也是最强的,甚至还被誉为反秦第一人!】

【在其弟过世后,便将所有家产投入反秦事业】

【征求刺客,制造重大百斤的大铁锤,还能使人寻觅到始皇大大的行踪,更能轻松逃出围捕,可见其心思周密、从行动能力到组织能力,再到梳理情报能力和反侦察能力都极强。】

嬴政的笑容渐渐凝固。

反秦第一人?征求刺客?暗自铸造百斤铁锤?

秦国官员……都是废物吗?

嬴政险些撑不住面上笑容,眼底闪过一缕杀意。

不是针对张良,而是针对无用官员!

嬴政的气势变化被张耳和陈余瞬间捕捉,陈余微微一愣:“陛下和公子曾听过张良?”

始皇帝嬴政笑道:“朕曾稍有耳闻——”

胡亥的心声戛然而止,他转头看向始皇帝:“阿父?您听说过此人?”

嬴政颔首道:“朕曾见过颍川郡守上报——称先韩相后裔不葬其弟,贩卖家资,隐匿行踪,更有人上举其频出反秦言论。”

以上都是嬴政随口扯的。

张耳和陈余却是信以为真,两人额头冒出冷汗,垂首盯着脚背。

既然始皇帝知道张良为人,那也应当知晓两人曾经过往……想到这里张耳和陈余呼吸急促,心中焦躁。

胡亥则忍不住哇哦一声

始皇帝嬴政再次听到他的念叨声:【居然连始皇大大都知道!】

【哎,更头痛了。】

【要如何才能让张良为

大秦所用?为始皇大大所用?】

【很难,肯定很难。】

【要是成功的话……嘿嘿嘿嘿……】

嘿嘿声重出江湖。

没等始皇帝嬴政再皱眉心,胡亥的嘿嘿声突然停止:【咦?既然始皇大大知道,为何没有追捕?】

胡亥将问题说出了口。

嬴政神色平平,缓缓说道:“自大秦灭六国以来,不满者又何曾只有张良一人?抓捕张良,而后也会有徐良、李良、王良,刘良者出现。”

他说着自己也笑了。

嬴政目光转向战战兢兢的张耳陈余二人,十分坦然道:“你们两人不也曾是?”

张耳陈余齐齐讪笑。

嬴政面带好奇,温声道:“你们曾有书信往来?可曾了解对方?”

张耳定了定神,恭声道:“回禀陛下,小臣与陈弟未曾见过张良,只是四处躲避时曾听旁人说起他来,说其才华颇显,广招力士和志同道合之士共谋反秦复国之事。”

“小臣……咳咳,小臣也曾受其蛊惑。”

“小臣定居周家屯后,曾请友人将信转交于张良。”

“不过小臣在遇见张良以前,遇见了公子。”

“小臣曾以为秦国苛政,以致民不聊生,恐难以长继……”

旁边宦官怒道:“大胆!”

听到里面的疾呼声,守在外侧的陛盾郎也是一拥而入,虎视眈眈地盯着张耳和陈余。

张耳神色未变,陈余略显紧张却也没有动作。

嬴政冷冷盯着而上,身上溢散而出的冷意让胡亥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猝不及防。

胡亥下意识拉住始皇帝嬴政的袖角:“阿父……张耳都说,都说是曾啦,曾啦!”

嬴政深吸一口气:“朕知道。”

他屏退陛盾郎,又示意宦官退下,最后转头看向张耳:“你继续说。”

张耳沉默半响,一揖到底。

他红着眼眶,沉声说道:“小臣曾以为秦王暴戾,秦律苛刻,秦国民不聊生……深入其中后才知陛下一心为国为民,秦国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若说勋贵还回味手中权柄,又或是怀念故国对他们的优待,那对于万千百姓来说为何要反?何曾要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