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初战告捷(2 / 2)

人人都爱马文才 祈祷君 1805 字 11个月前

托袁为之的福,她对现在编修文选的事情了解了不少,也知道了不少时事,譬如说现在出使北方在挑选属官,朝中也在遴选字迹漂亮的人作为出使的属官,免得写个文书还给梁国丢脸。

作为出使的正式官员,字迹好的还不行,还得是出身士族长相端正者,现在大部分符合标准的都是写得好的书令史,大多在帮太子编选《文选》,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个个都不敢再在家里偷懒了,每日都去各自任职之处乖乖抄书,免得因为闲赋在家被点了去。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祝英台寂寞的抄书日子才认识了不少“同事”,有袁为之帮着在书阁分担一部分工作,即使后者只喜欢抄字迹漂亮的原本,还是让她轻松了不少。

祝英台抄书的日子按部就班的继续着,马文才那边制糖的工程也终于有了进展。

虽然一开始出于保密和场地、工具限制,产量并不高,但也因为如此,祝英台能够多用些心思,产出来的白砂糖和糖块品质非常高。

马文才用精心准备的漆器盛放它们,晶莹如雪、剔透如冰的白糖在黑色的漆盒衬托下简直犹如一件工艺品,外面用精致的绸缎包裹,系上织带,就成了一件稀奇的“奢侈品”。

虽然没有帕子,但马文才还是通过在国子学将这种“雪糖”和“冰糖”传播了开来。

国子学里王谢子弟遍地走,后戚宗室多如狗,之前他刚刚被皇帝赐了字时有不少活络之人给他送了贺礼,甚至亲自上门庆贺,虽然多半是好奇来看看的,至少态度到了。

以他们的出身,回赠什么样的礼物都显不会让他们在意,所以马文才就用这些白糖当做了回礼,并说明是家中秘方,产量极少,算是尝个鲜云云。

在国子学读书的学生,大多连十五六岁都没有,十三四岁的孩子是主力军,正是贪吃爱玩的年纪,白砂糖还好,最多是按照漆盒里的书笺上所写在水里或者露水里放一勺化成糖水喝。

但那冰糖实在是漂亮,莫说吃,就连看看都觉得是种享受,有些人舍不得吃拿在手里把玩好一会儿,直到手指间开始有甜腻之感才放入口中等候慢慢融化,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有不少人看见,好奇地询问。

所谓“奢侈品”,就是拥有的人少才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马文才提前说了“秘方、产量少”,意思就是不容易得,凡是不容易得的东西越发会受到追捧,没一阵子,甲科那边都知道了马文才有一种能让白水变甘露、冰雪凝成晶的秘制之糖。

有一次,一个学生偶感风寒,发现口中含着冰糖真的能让嗓子舒服很多以后,冰糖还能止咳的功效也被开发了出来,传得是更加神乎其神。

起先,这些学生自持身份只是让奴仆来讨,后来发现马文才也没有多少,一旦要晚了就真没了之后,甚至折节亲自来找马文才。

待到这些糖传入这些学生的家中后,马文才的盘算才终于落实了。

鸿胪寺派了客曹来,欲用重金采购马家的冰糖和雪糖,作为外交送出的礼物,一起送往魏国。

这时代士族的“秘方”往往不外传。昔年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庄园里产出一种很甜的李子,时人高价求买,他怕别人得了种子,还要一颗颗把核挖了再卖,像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在这个年代,即使是皇帝看上了朝臣家里什么吃食,也是要用钱或礼物交换来的,不可能一句话就让别人献上来,是以常常有皇帝感慨,说当天子的饭食还没有高门大族来的精美。

在这种情况下,马文才就靠几斤糖,卖出了等重金子的价格。

马文才是天子门生,连皇帝都敢劝谏的“刺头”,国子学里被七大姑八大姨托着要冰糖的学生们也不敢硬要,只能先送礼物,眼巴巴地希望他能够拿冰糖和雪糖作为回礼。

活了两世,在国子学读了两辈子书,直到此时,马文才方才明白当年其父送他来国子学时说的话。

看着屋子里“同学”为了要两块糖的回礼而送来的礼物,马文才心中留下了悔恨的眼泪。

从南方来的糖块,再加点草灰泥浆,实在值不了多少钱的东西,竟然能让王谢子弟都追捧起来,甚至还自发作了很多首咏糖的诗。

按祝英台古里古怪的话说,“连广告费”都省了。

“吾儿,去国子学,不是为了求学,是为了门路。”

他上辈子一定是脑子被门夹了才觉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摔,明明是颜如玉自有黄金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