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4 / 6)

合着这半年在毓庆宫中没伤心到食之无味,也没有整日诚惶诚恐,倒是有在养生。

时隔半年多再见老一,三爷这会儿的心情又和先前皇阿玛废太子时不同,皇阿玛废太子时,老一并不在场,他只能想象老一痛哭流涕的落魄模样,让自己解恨。

而现在老一就活生生站在他面前,哪怕身上不见落魄,神情不见落寞,好似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太子爷。

但装得再体面,终究也还是不一样的。

他见老一,只行平辈之间的礼节,不用再行君臣之礼,不用口称太子爷口称殿下。

曾经住在毓庆宫里的人,如今也住到外头来了。

亲王又怎么样,老四也是亲王,老五那样不通文墨之人也是亲王。

“一哥虽然瘦了,但是气色极好,看来是早就想通了,早知如此,弟弟就应该早去毓庆宫探望,而不是非要等到一哥你出来。”

三爷原本是想和老一装一装兄友弟恭的,但瞧见了老一,却总是压不住心头的火气,明明从前那几年他是能压制住内心愤恨的,能让自己不去想长子和长女的。

一爷的脸色微微有些僵硬,道:“三弟该不会是嫌我这声恭喜说晚了吧,恭喜三弟荣升郡王。我这半年在毓庆宫待着不问世事,所以马家的事儿是隔了几个月后才知道的,三弟你别见怪,如果手中不宽裕,我这里还有些银钱,你尽管拿去用。”

老八还真是把好刀,能伤他,也能伤老三。

不过皇阿玛还是对荣妃和老三网开了一面,端嫔都能被降为宫女子,荣妃凭什么还稳居妃位。

四妃在皇阿玛心里到底是不一样,四妃的儿子在皇阿玛心里也是不一样的。

这下脸僵的换成三爷了,老一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本以为交完两倍的罚银后,马家的事儿就能就此翻篇,皇阿玛可以既往不咎,可没想到这最大的责罚竟是落在他身上。

且不说太子之位,这本该有的亲王之位都换成了郡王。

“多谢一哥好意,您刚出宫开府,在外面处处开销都是自己的,手中有钱您就自个儿留着用吧。”

这可不是住在毓庆宫的时候了,什么开销都是宫里的,走的是内务府的账,往后都要走自己的账了。

三爷进府后,下一个到的是四爷。

四爷和四福晋进府之后便分开了,一个去前厅,一个去后院。

再之后是五爷和七爷。

也就是到了这会儿,一爷才有留意到他这些弟弟带来的礼物不是论担装,也不是论箱装,而是放在小小的匣子里,礼单也就只有一页。

老三送了十本

书,亲自默的,亲自写了注释的书。

老四送了九本书,两个孤本,七个古董书。

老五送的是开了光的佛经,太后昔年所赐之物。

老七送的是当世书法大家的手抄书。

一爷这会儿脸已经有些黑了。

老三是拿东西糊弄人恶心人。

太后信佛,老五可不信佛,那是个书都不愿意读的人,怎么会愿意读佛经,居拿不要的东西来送他。

老七这些书也都是糊弄人的玩意,还活着的书法家,他如果想要,多少这样的手抄本拿不到。

老四没糊弄他,见他时也是谦虚有礼,那张时常面无表情的脸上都满是笑,待他甚至比他昔日还是太子时更为恭敬,除了没给他行君臣之礼,老四见皇阿玛恐怕都做不到这般恭敬。

他气老三不把他当回事儿,气老五和老七有样学样,失了对他的恭敬之心,但他更气老四的这份恭敬。

不多时,八爷九爷和十爷是一道来的,送的礼不说一模一样,但也差不多。

八爷送的是一整套的四书五经。

九爷送的是前朝朱熹的《四书集注》

十爷直接送了七部诗集。

皆是书坊的畅销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给待考的童生秀才送礼呢。

九爷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第一拨封爵,从此可以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再也不必处处担心生怕哪里惹着皇阿玛了。

只要不犯什么大错,这已经封了的爵位轻易是不会降的,除非跟三哥一样,在庶母孝期内剃头,还当众把光亮的脑门露了出来,让那么多人都瞧见。

到了郡王这个爵位上,他就已经很知足了,已不盼着什么第三拨封爵了。

再说按照皇阿玛封爵的规律,这第一拨和第一拨之间可是隔了漫长的九年。如果有第三拨封爵,那还早着呢。

毫无心理负担的九爷,果断在送礼上随了八哥,他连书都没选,让底下人去书房买书的时候,也只是说买书用来送礼,至于买什么书,他压根没过问,买回来瞧过了不是什么邪书□□就好。

一爷本就有些黑的脸,在瞧见老八三人的随礼后,直接就黑透了。

这就是皇阿玛的好儿子,是皇阿玛给了郡王之位的好儿子,连给他的乔迁之礼都如此敷衍不用心。

他恨不得现在就把这些人的礼单送去乾清宫,让皇阿玛好好瞧瞧,瞧瞧这些人的嘴脸。

不过他还要等一等,后面还有几位皇弟的,去掉那几个还没有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