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1 / 4)

第 254 章 “ 心存芥蒂

刘璃不在东海国的这几个月 , 霍光和沈御两人合力将学院和医院运营了起来 , 学院里聘请的考师都是各县内比较知名的学者大儒 。

不过招收的学生并不多 , 几十个学生都是吴县富家子弟 。 而鉴于目前真正懂医术的人并不多 , 医院里也只有几个年迈的江湖郎中 。

刘璃将情况记了下来 , 打算这次去长安之后 , 调任一些长安的考师和医官过来 , 一方面招收学医的学徒 , 一方面开放教育 。 争取将吴县发展成可以和长安洛阳相美的大都市 。

这四年 , 刘璃在东海郡炸了不少矿山 , 也在东海郡设立了冶铁工厂 , 炼制了不少武器和农具以及一些其他的生活用品 。

其他几个工厂 , 例如造纸厂以及制盐机构都在稳固的生产着 , 至少在东海国内 ,

纸这个东西已经非常常见了 。

如今东海国和闽越地区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 但是东海国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刘璃的预期 , 至少教育和医疗这两个行业还没发展起来 。

“ 过两日我要离开东海国回长安 , 霍光你要和我一起回去么 ?“ 御书房内 , 刘璃支着下巴看向站在眼前的沈御和霍光 。

霍光沉默片刻 , 拱手道 :“ 臣听从大王安排 。“

刘璃想了愚道 :“ 那就一起回去吧 , 孤向父皇借你这么久 , 该将你还回去了 。 “ 这么说的意思便是日后不需要霍光再来东海国了 。

霍光一愣 , 俊秀的眉不自觉燧起 , 回长安回到权力的中心对他来说本该是一件好事 , 可不知为何此时他心中却有些不情愿 。

刘璃又看向沈御 , 笑着问 :“ 你阿姐在这里可住得习惯 ?“

沈御连忙答道 :“ 阿姐一切都好 , 谢大王关心 。“

“ 唔 。 “ 刘璃微微点头道 :“ 孤打算在东海郡再建一个造纸坊 , 等孤离开东海国

你就安排人去建 , 这是造纸坊的布局图 , 按照这个来建 。“

沈御上前将布局图接过来 , 却发现这个造纸坊的占地非常大 , 他不解 : “ 大王 ,

这些空白处是用来做什么的 ?“

刘璃道 :“ 如今百姓安居乐业 , 这几年大家也都富足了起来 。 “ 顿了顿她笑道 :

“ 我看了一下今年的户部人口登记本 , 人数比四年前我刚刚来东海国多了一百多万 。“

在东海国总人口二百五十多万的基础上 , 增加了一百多万人 , 这个增长幅度已经非常可观了 。

抛开这四年来的新生儿不说 , 有些是以前故意躲开户籍统计逃税的 , 有些则是从其他地方逃难来的 。 不管怎么样 , 整个东海国的人口比例是爆炸式增长的 。

沈御点了点头 , 却想不明白这人口的增长和这个造纸坊有什么关系 。

“ 国家发展需要有能力有知识的人才 , 但是目前整个大汉的书籍都是有限的 , 这也导致就算百姓愚要念书学习 , 都找不到书籍来看 。 如今中央在几个大都市都设立了太学和医院 , 目的就是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来为国家效力 。 “ 刘璃说了一大段话 , 感觉林些口渴 , 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后继续道 :“ 所以我们东海国的教育事业也不能落后 。“

沈御轻轻的点头 , 算是赞同刘璃的说法 。 刘璃又道 :“ 如今纸张的出现 , 方便了知识的传播 。 这个造纸坊和其他造纸坊不同的是 , 我打算在这个造纸坊旁建一个印刷厂 “

霍光和沈御同时发出疑问 :“ 印刷厂 ?“

刘璃捕了据唇道 :“ 唔 , 大约就和批量生产铜板是一个道理 。 “ 她解释道 :“ 制造出一本书的模版 , 在模版的阳文上涂上墨汁 , 再将纸覆盖上去 , 那么字就可以拓印在纸上 , 这便叫印刷术 。“

如此一解释 , 他们两人倒是明白了 。 沈御眼前微亮直 :“ 妙哉 , 如此一来愚要几本书 , 只要拓印几张纸便可以了 。“

刘璃笑着点头 :“ 对 。 “ 不管怎么样 , 先将场地给建好 , 至于日后究竟是用活弘版印刷还是雕刻版印刷 , 刘璃其实还没愚好 。

其实就目前而言 , 雕刻版印刷才是最方便的 , 因为现在的书不是很多 , 每一本

书订做一个雕刻版 , 以后需要了就拿出来印刷就可以了 。

活字版印刷的便利点在于只需要刻一套模版 , 将每一个字分开 , 需要印刷一本书的时候按照书的内容排序就好 。 但目前百姓的普遍文化水平不高 , 活字版印刷反而就变成了繁复的存在 。

左思右想后 , 刘璃决定还是用雕刻版印刷进行印书 。

之所以将印刷厂选在东海郡 , 主要是因为东海郡靠山靠水 , 矿山多树木多取材料的时候方便 。

登上前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