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110】(1 / 3)

夺娇 小舟遥遥 2543 字 1个月前

【110】/晋江文学城首发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新帝登基已三年。

这三年来,淳庆帝励精图治,勤于政务,始终坚持经筵与日讲,又虚心纳谏,广开言路。

在丞相裴瑕的谏言下,洗刷积弊,清除蠹虫,登基第二年便铲除了应国公孙尚,抄没孙家巨额家产,又平反了昭宁帝在位时的多桩旧案冤案。

一时间,国库充盈,朝堂气象为之一新。

百姓们也纷纷赞誉淳庆帝与裴丞相乃是齐桓公和管仲一般,可开万世太平的明君贤臣,还编了许多称赞明君贤臣的佳话故事。

然而一个平静的夏日午后,这对世人赞誉的君臣,却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

“朕已替你岳父一家平反冤案,官复原职,又封你妻为一品诰命,赐锦袍花冠,享俸禄荣华,难道这些还不够弥补寿安当年的过错么?为何你定要如此咄咄逼人,非得取她的性命。她都远嫁南诏了,这些年也不在长安,碍不着你们夫妻,且她如今已为人母,你哪怕看在那无辜幼子的份上,饶她一命怎么了?”

龙椅上的淳庆帝浓眉紧拧,端正脸庞涨红一片,也不知是五月天气太过闷热,还是太过恼怒。

今日收到南诏送来的喜讯,得知寿安年初顺利诞下一子,他荣升舅父,心里本无比欢喜着。

哪知到了慈宁宫,杨太后却道:“三年之期将至,也是时候派人去取寿安性命了。”

淳庆帝的笑容当即僵在了脸上,难以置信地看向杨太后。

妹妹当母亲的喜讯才将传来,母后竟说要杀了她?

杨太后知道这儿子一向宽厚,何况寿安是他同父同母、一同长大的亲妹妹。

或许几年前,淳庆帝对寿安所做之恶,的确愤怒不已,痛心疾首。

但时间能改变许多东西。

譬如仇恨,譬如人心。

当年的愤怒渐渐淡去,随之留下的更多是兄妹间的美好回忆——

毕竟杨太后和淳庆帝皆是真心疼爱过寿安这个小女儿、小妹妹。

“这是我答应裴守真的。”

杨太后端坐在榻边,当了三年太后,她威严更甚,心态却愈发平和:“那年锦华毒发身亡,临死时也不忘挑拨离间,于是我允诺裴守真,会以寿安之命,给他一个交代。这些年,他辅佐你可谓是尽心尽力,挑不出半点错。如今也到我们践诺的时候了。”

淳庆帝坐在原处,心头震惊不已。

母后是如何轻飘飘的,就将寿安的性命舍了出去?

淳庆帝面色难堪:“母后与守真做下此等约定,为何从未与儿子说过?”

“你一向心软,又与寿安感情深厚,若告诉你,你必然不忍。”

杨太后瞥他一眼:“这恶人便由我来当好了,终归她是我肚里出来的,我予她一条命,如今收回来,她便是怨我怪我,我也认了。”

淳庆帝:“母后,她可是您的亲女儿。

杨太后眸光轻闪,掌心的南红珠串转了两圈,才低低道:“你以为我不心疼么?她是我十月怀胎含辛茹苦生下来的孩子,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如今要舍了她,我只会比你更疼,比你更不舍。”

“可又有何办法?谁叫她不争气,放着好日子不过,非去作恶!我生了她、养了她,难道还能管她一辈子么?”

一想到寿安,杨太后心口就疼,那种感情实在复杂。

无法绝对的恨,又无法绝对的爱,亦或是,爱得越深,恨便愈痛。

为何偏偏那么傻?为何偏偏作死?为何就受了锦华那毒妇的诱骗?作为皇室公主,她明明有一条胜过天底下万千女子的人生道路,为什么偏要自毁前程?

她想不通,无数个日夜都想不通。

想到恼恨时,甚至生出将锦华挖出来挫骨扬灰的念头。

可杨太后也明白,若寿安本心纯善,便是锦华说破了嘴皮子,也诱不了她作恶。

善与恶,皆由自己,怨不得旁人。

“总归我已应了裴守真,金口玉言,万不能改了。”杨太后重重闭上眼。

“守真不是那等不讲理之人,且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没准他这会儿气也消了。”

淳庆帝起身,道:“儿子去劝劝守真,只要他肯饶寿安一条性命,朕可以再多给他一些补偿。”

看着皇帝匆匆离去的背影,杨太后欲言又止。

身旁的嬷嬷道:“太后,您就让陛下去吧,万一劝动了呢。”

杨太后苦笑:“你当谁都像缙儿那般心软?那裴守真瞧着斯文温雅,可他当年连寡母都能撂在洛阳不管不顾,何况寿安与他非亲非故,又蓄谋害死他妻儿……他若是个贪财好色的,缙儿以利诱之,没准还能成。可他那人……”

这些年,裴瑕与他夫人是长安城里出了名的恩爱夫妇。

只要不在朝中,俩人妇唱夫随,成双入对,那份浓情蜜意,当真是羡煞旁人。

杨太后也算看出来,裴守真那人并非无欲无求。

只他所求所欲,皆是他那位夫人。

“罢了,试试就试试吧。

杨太后虽不抱期望,但还是存着一丝侥幸。

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