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听见她念念有词,不由好奇问道。
果儿笑笑:「是一首词,描写的就是上元节赏灯的情景,我在一本书里看到的。」
这首词还有下阙,果儿最喜欢的就是其中那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很有意境是不是?
果儿脑子里忽然又闪出某人高大的身影来,嘴角不由得抽搐了几下。
皂儿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果儿,她这个堂妹真是太厉害了,平日爱看书,现在什么都懂,真是了不起。
夜已深了,街道上依旧是人山人海万家灯火,孩子们虽然贪玩却熬不得夜,于是等众人歇得差不多了,一行人打道回府。
回到铺子里的时候,其他人还都没有回来。
逛了一个晚上大家累的都不想说话,包氏便叫姚三柱守在铺子里等其他几房人回来,自己跟麦穗回后院安置孩子们先睡下了。
几个小姑娘都挤在果儿的屋子里,很快沉沉睡去。
翌日直到日上三竿众人才起来。一问昨晚上她们睡下不久,其他人也都陆续回来了。等人一凑齐,兄弟几个带着孩子赶马车回了盐店街那边,这会儿还没有过来。
包氏跟何氏、刘氏在收拾昨晚大家买回来的零碎东西,还有带回家给老两口的元宵和点心之类的吃食。
这次大家都出来看灯会,家里就剩下老两口、月娘母子和李老头祖孙俩,虽然家里也提前准备了元宵,但是还得买一些带回去孝敬老人家才行。
中午时分,姚家的几辆马车过来了,因惦记着家里的老人,大家没有耽搁多久,很快坐上马车往回返。
包氏母子三个站在门口目送大家走远,这才一身轻松回了铺子里。
关上房门,果儿重新躺回炕上,回想起昨夜种种,此时才觉得彻底放松下来,总算都过去了。
上姚村,年后不久张牙人再次找上门来,他是特地过来报信的,说临近村子有人家要卖地。
上次买铺子的时候,姚二柱就跟张牙人特意交代过,以后上姚村附近若是有上好的土地要卖,就知会他们家一声,所以张牙人手上一有合适的土地买卖立即就上门来了。
如今姚二柱管着家里大部分的生意,公中的大笔银钱也放在他这里,方便生意上的调度,所以张牙人上门一说这事,姚二柱当即决定去看看。
买地这种事一定要叫上姚老爹的,而且姚铁柱也在家,所以还是这父子三人跟着张牙人
出门去看了。
要卖的这片地是邻村一个姓刘的乡绅家的,地是好地,足足有三十几亩,且这个乡绅在姚老爹家建新宅子,上梁的时候似乎还上门送过贺礼。
刘乡绅一看张牙人带来看地的竟然是姚老爹父子三人,忙热情地上前亲自招呼,跟着他们一块儿下地去看了一圈。
要说这一带的良田土质上基本没多大区别,除了看水源远近,确定一下具体的面积,别的也没啥了。
姚老爹对于买地这种事情异乎寻常的上心,连带着姚铁柱和姚三柱兄弟俩也极为投入,转了一圈后父子三人当即决定买下来。
可是就在他们点头,准备买下的时候却出了点问题。
「啥,六两六钱银子?」
三人吃惊,以为自己听错了。
原本这一带的土地价格也就五、六两银子一亩,刘乡绅家这片地却偏偏高出这么多,父子三人都吃了一惊。
刘乡绅呵呵笑着:「对,一亩六两六钱银子!姚老太爷,咱们乡里乡亲的,就不必讨价还价了吧,昨儿有邻村的老乡来看地,我出的价格比给你们的还要多出一钱呢。
您老也看了一圈了,我家这片地可是上好的良田,当初因为离河道远,专门在地头还给挖了一口井。
您老说说,地里头有井的不多吧?有井啥时候浇水都不愁,再说你们姚家如今财大气粗,还在乎这点小钱,六两六钱银子,真心没多要,数字也吉利是不?」
刘乡绅笑得一脸和煦,似乎这个价钱再公道不过。父子三人听完脸更黑了。
什么叫不在乎这点小钱?当他们家是冤大头呢,人傻钱多?
张牙人见势不对,忙把刘乡绅拉到一边:
「当初不是说好六两银子吗,怎么突然变卦,这叫我咋跟人家说去?」
刘乡绅依旧呵呵笑着,冲张牙人不以为意地挤挤眼睛,示意他先不要说话。
他之所以要卖了这块地,不是因为急于用钱,而是想要筹集资金,换一处面积更大的良田,他都已经看好了,只要卖了这块地套出现钱,那他在别处看上的那一大片良田就可以买下来了。
心中有盘算,所以他并不是很着急。
姚二柱见状说道:「我们家这两年买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还真没见过这么高的地价,看来刘当家的是舍不得卖这片地。得,今天算我们白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