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9章 大一统VS分散投资(1 / 2)

抢救大明朝 大罗罗 1326 字 11个月前

.,

在老山宫西北数十里开外,紧挨着卧龙山皇陵的地方,有一处富丽堂皇的寺庙,名叫卧龙山皇觉寺。这寺庙守着皇陵,当然不会香火鼎盛了。毕竟皇陵周围,也不可能是什么繁华热闹的所在。只有一些守陵的陵户(也不是世袭的身份,而是和农庄挂了钩,承包农庄,就要承担守护皇陵的义务)和被承包皇陵营建的商人,雇来这里施工工匠,住在皇觉寺附近。

而且这个卧龙山皇陵是给崇祯、洪兴,以及之后的大明皇帝在龙驭宾天后使用的。可崇祯上皇还没有要来卧龙山长住的意思,洪兴皇帝就更不着急了......他还想再为大明人民奉献个几十年呢!

别看现在大明帝国的国运扭转,已经不是中兴,而是辉煌鼎盛了。但是朱皇帝还是很不放心的......因为他是知道这个封建王朝,距离末路已经没多少年了!哪怕他能如愿以偿搅了法国大革命的局,也不见得能将革命风暴推迟多少年。

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那么多,最后不都一个个垮台了?新罗马的波旁王朝真能例外?如果真的能有新罗马,这个国家也是欧洲分裂了一千多年后才出现的一个大一统帝国,它就像历史上的秦帝国一样,并不知道应该怎么维持一个大一统官僚治理的国家。

虽然新罗马可以抄大明的作业,但是新罗马的国情毕竟和大明不一样,而且路易十四也不大可能用武力踏破西欧、南欧诸国,实现兵吞列国式的统一。

新罗马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神圣罗马帝国式的“统一国家”,这样新罗马也许就抵抗不了大革命了!

因此朱慈烺还想利用自己的余生,好好的给大明王朝多打些补丁,好让大明的国运尽可能的维持。

所以他一点都不想来卧龙山皇陵这边......

不过今天他还是来了卧龙山,还是跟崇祯上皇一起过来的。虽然崇祯、洪兴两父子来了卧龙山,但是偏偏没有进陵区参观,而是进了陵区外面的皇觉寺。不过他们也不是来皇觉寺进香的,而是来给人送行的。

皇觉寺外面不远处的官道上,停着一长串车马,还有衣甲鲜明的侍卫军的护兵和仪仗。这些侍卫军官兵和车伕乃至跟随的仆役,这会儿都由皇觉寺供了素斋,就在官道两边,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汁水淋漓的吃喝着。

能够让皇帝和太上皇一块儿送出几十里的,当然不是一般的人了。

皇觉寺内一处干净明亮的禅房内,这时正有不多的几日,围着个八仙桌坐着。一边吃着皇觉寺和尚准备的素斋,一边在讨论着什么事儿。

其中有三个年级较大的,分别是崇祯上皇、洪兴皇帝和外交部尚书魏忠诚。另有两个年轻的,是包租王朱慈炋和朱亨利。

原来今天就是朱慈炋、朱亨利所率领的使团出京远行的日子——他们俩这一去,真不知道几时能回了?

由于马六甲海峡已经被法荷顺葡联合舰队封锁(中立国家的船只还是可以通过),所以朱慈炋和朱亨利没有办法走海路出行,就只能走陆路,远行万里去印度了——具体的路线是先去西楚共和国,然后再南下穿过准格尔王国,进入印度的塔吉克省。

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将会在印度帖木儿帝国的拉合尔和奥朗则布会面。在得到了奥朗则布的支持后,使团就会走印度河出海,再搭乘奥斯曼帝国的船只前往巴士拉,再从巴士拉前往伊斯坦布尔去。

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情况下,明年春天,朱慈炋、朱亨利就能抵达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了。

父子祖孙,分别在即,倒也没说什么一路珍重之类的话——这样的话在离开老山宫的时候,已经说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这会儿他们几个正在议论的,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到底是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好呢?还是分散投资好呢?

这个话题是崇祯上皇在等着开饭的时候提出的,这老爷子人虽然退下来了,可是这心却还在上面,对大明王朝的将来,还是非常上心的。而且他还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这些年一直在跟儿子学本事。

跟着儿子学习了那么多年后,他治国理政的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如果能让现在的他穿越回崇祯元年,那大明朝就不用朱慈烺来抢救了。

已经学会怎么当皇帝的太上皇崇祯,当然能看出朱慈烺正在放弃秦一统天下以后,被绝大部分王朝所奉行的大一统路线。

甚至,朱慈烺也没有实行周制,建立一个诸侯拱卫天子,上下等级分明,礼法严格的大封建帝国。

而是建立了一堆制度各异,和大明天朝之间的关系也五花八门的所谓藩属国......实际上就建立了一个松散的大中华联盟。

早年间还挺当回事的《宗藩之约》,也因为新洲合众国、南洲联合王国、西楚共和国、准格尔王国这几个“无父无君”之国的出现,变得可有可无了......或者说,《宗藩条约》只对一部分大明藩国有效。

譬如朝鲜、日本、安南、察哈尔、土默特、暹罗、老挝、吕宋、济州、苏禄(郑氏苏禄)、加庆、望加西(位于苏拉威西岛,由一部分大明宗王投资建立的王国)、三宝颜(位于棉兰老岛,也是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