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 057(二更)(3 / 4)

的痕迹,还几l乎没在田间寻到沤肥的踪影!

说是刀耕火种的天生天养真是一点不错。

倒是这田地的肥力和湿润程度堪称优越,或许正是因为没有过度开垦的缘故。

也不知道到底是应该庆幸于此事,还是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悲哀。

她起身继续朝前走去,“走!换几l块田看看,这里有多少种农作物。”

唐代已非汉末与南北朝的小冰河期,这一点上,在李淳风为李治解释洪涝灾害由来的时候就提到过。

若论气候优势,汉中甚至还比关中更强。

并不是因为她先随从上任的官员一并翻越了秦岭,感到过山中寒凉,而确实是汉中地界上的温度更高。

可摸黑在田垄上走出了不短的距离,让李清月这两条腿都有点走累了,也只瞧见零星的杂类作物。

而且,她也并不难发现,越是距离南郑远的地方,田间的作物也就越显稀疏。

“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连田中的杂草也不清理一下。”卢照邻已累得在田边直接坐了下来,随手一拔,便是些在清明雨季之后疯长的蔓草落在手中。

“你今日不是听到他说了吗?”李清月也懒得站着,干脆同样在此地坐了下来。

她伸手朝着周遭指去。

“你看,梁州人口若平摊到全境,约莫五百亩地上才只有一个人。以一人之力,能耕耘得动这么多地吗?”

卢照邻摇了摇头。

就算按照大唐田令划

() 定的赋田数额,一个成年男丁也只分到百亩田地而已。

五百亩地……刨除掉荒地也绝没可能照看得过来!

“还不可能人人都致力于农耕。()”李清月有些惆怅地算道,总会有人是坐享其成的,有人要经商贩售,还得有人选择就学读书。这就让能从事耕作之人更少了。()”

但并不是说,有这样多的田,就真能让人按照这样的标准去种了。

比起让此地人人有田可耕耘,最后的结果更有可能是,耕牛和上好的农具都被掌握在了少数人的手中,以便让他们能开垦、养护好更大范围的田地。

至于其余生活在梁州地界上的百姓,谁还去管他们要如何度日呢。

也难怪比起耕作,更多人宁可选择危险的矿石开采工作。

因为只有这等门路,才是能够让人吃饱饭的。

从赵六口中轻描淡写说出的“本地人才知道这习惯”,真有逾越千斤之重。

但凡梁州都督能有贾敦颐那位洛州刺史的治政手段,早就应当对这等风气抓一抓了。

可惜——

“虽然能够理解,在斗争失败后被遣送到这等地方,封地钱粮多寡也已改变不了局面,自然无心督办此地事务。可想想此地条件如此之优渥,本是贯通南北的命脉,却成了今日这个样子,还是让人……”

好生痛心又遗憾。

长安为天子治下,就算出于面子工程也会对农田进行一番整饬,户部也会尽心于关中亩产与赋税事宜。

洛阳为水路漕运汇聚之地,就算在农事上稍有耽搁,也能依托于各地均摊,现在又有了贾敦实这个继承兄长精神的长官。

梁州却已有接连多任刺史都督不做实务了,还和关中隔着秦岭,以至于成了她今日所见的模样。

该怪谁呢?

首先要怪的,自然是当地长官。

她没看到此间的情况也就算了,现在既然看到了,还有梁州子民的陈辞和她在田间走访所见,有些决定就不难做出了。

梁王李忠没这个本事将这一片土地给管理妥当,那不如将这块地方交给她来办!

正好她在益州还有些事情要办,若能在有段宝元执掌益州都督府的情况下,再有一人将汉中给重新发展起来,对于阿娘日后的掌权有利无害。

不过,她不能直接杀回长安去和李治说,“你大儿子疯了,在梁州不好好办事,把那地方给我吧。”

若真如此的话,李治得先觉得她疯了!

现在这个偷偷前往蜀中寻访名医的操作已很出格,那么有些事情就要徐徐图之。

当然,下手还是要快的,若不然,等长孙无忌一倒台,想要举报李忠的人绝对少不了。

她是要分第一碗肉,不是要等别人都收拾得只剩下残羹冷炙了,才来这里掘个土坑。

所以,她得讲究一下行动的方法。

当段宝元将前往城中所见的种种再度汇报给她后,李清月想了想,心中有了

() 盘算。

在第二日车队启程,从梁州往利州方向行去的时候,被召上车来的唐璿忽然听到李清月问道:“休璟,你想不想做官?我是说……梁州的官。”

“我?”唐璿的脸上闪过了一丝诧异。

他从不掩饰自己有出人头地的想法,若非如此他也不必冒险加入屯营。

但他就算想过在公主身边能借助皇后殿下的权力,以便在制举选官之中得到好名次,或者直接被指派补官,也没想到是在这梁州境内。

不过,有昨夜公主亲自行游田间,唐璿不会觉得这是自己要被公主“流放”出去,免得在面前碍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