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
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
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随即又道:“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
不然,断不回矣。”
众徒听了这话,牢牢的将其记载了心中。
次早,唐太宗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
有钦天监奏曰:“今日是乃是诸事皆患,堪宜出行远路。”
唐太宗大喜。
又见黄门官奏道:“御弟法师朝门外候旨。”
唐太宗随即宣上宝殿道:“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
这是通关文牒。
朕又有一个紫金钵盂,送你途中化斋而用。
再选两个长行的从者,御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
你可就此行程。”
玄奘听了不由大喜,即便谢了恩,领了物事,更无留滞之意。
唐太宗排驾,与多官同送至关外,只见那洪福寺僧与诸徒将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关外相等。
唐太宗见了,先教收拾行囊、马匹,然后着官人执壶酌酒。
唐太宗举爵,又问曰:“御弟雅号甚称?”
玄奘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
唐太宗道:“当时观音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
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
玄奘又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
唐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
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
三藏不敢不受。
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唐太宗低头,捻了一撮尘土,弹入酒中。
三藏不解其意。
唐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
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
唐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
随着三藏的离开长安城中,一路行来,那跟随的两个衙役到了大唐边境之后,也是对着唐三藏告辞回归了洛阳城中,唯有三藏一人一脚踏出了大唐地界。
刚刚走出大唐地界,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区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
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连人带马都跌落坑洞之中。
三藏心慌胆战,忽然又闻得里面孝吼高呼,叫:“拿将来!拿将来!”
只见狂风滚滚,拥出五六十个妖邪,将三藏揪了上去。
三藏战战兢兢的偷眼观看,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凶恶。
那魔王喝令绑了,众妖一齐将唐三藏用绳索绑缚。
正要安排吞食,只听得外面喧哗,有人来报:“熊山君与特处士二位来也。”
三藏闻言,抬头观看,前走的是一条黑汉,后边来的是一条胖汉。
这两个摇摇摆摆,走入里面,慌得那魔王奔出迎接。
熊山君道:“寅将军,一向得意,可贺,可贺!”
特处士道:“寅将军丰姿胜常,真可喜,真可喜!”
魔王道:“二公连日如何?”
山君道:“惟守素耳。”
处士道:“惟随时耳。”
三个叙罢,就看着三藏开口问道:“这和尚从何而来?”
魔王道:“自送上门来者。”
另外两位刚要开口说话之际,忽然见一老叟,手持拄杖而来。
对着三人轻轻一挥手,就是结果了三人,又是一挥手将所有小妖打杀之后,对这三藏面吹了一口气,三藏醒转过来。
而那老叟却是消失在了原地之中。
三藏不明所以,看到自己的御马与包袱。
将包袱捎在马上,牵着缰绳,慢慢的行走上了大路。
行经半日,更不见个人烟村舍。
一则腹中饥了,二则路又不平。
正在危急之际,只见前面有两只勐虎咆孝,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
左有毒虫,右有怪兽。
三藏孤身无策,只得放下身心,听天所命。
又无奈那马腰软蹄弯,便屎俱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牵又牵不动。
就在三藏无奈之际,忽然见毒虫奔走,妖兽飞逃;勐虎潜踪,长蛇隐迹。
三藏抬头看时,只见一人,手执钢叉,腰悬弓箭,自那山坡前转出,却是一猎户装扮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