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恩威并施 王者之道慑人心(三合一)(2 / 4)

“陛下之前说过,等士衡来到金陵之后,会很快召见,算算时间,应该便是明日了!”

谢安面上一直保持着澹笑,给陶侃讲解让他来的目的,以及大夏朝堂的简单情况。

陶侃和他算是同一时代的人,以前还同殿为臣。

若是陶侃加入大夏,那么他和谢安、谢玄天然便是一派,他们这一派再加上谢晦,军中的沉田子、实力也不算弱了。

陶侃也明白这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一个王朝的朝堂,便是一个最顶级的江湖,无数文武臣子,只要加入其中,就会身不由己的成为某个派别之人。

派别不同,利益诉求自然会产生冲突,这时候,君王便可高高在上,调节麾下群臣。

无论是什么世界,什么力量等级,即便是原世界传说中的天庭,也是如此。

不同的是,有的君主能震慑八方,麾下的派别斗而不破,都能为势力的扩张增强而努力,而有的君主没有威严,麾下就会诞生党争,勾心斗角,你死我活。

对于加入大夏,陶侃并不反对。

而谢安、谢玄,还有谢晦,陈郡谢氏的三人,有文有武,能力不凡,和他们走的近一些,也没有什么坏处。

……

第二天。

就如谢安说的一样,王景在勤政殿召见了陶侃。

对于这位武庙名将,治理地方的能力更在统兵之上的名臣,王景颇感兴趣,在召见的时候,询问了不少问题。

而陶侃面不改色,对答如流,或许他的答桉偏重于魏晋时代,和大夏的体系有个别的地方不相符,但他处理事情的方向,以及思路,都十分的巧妙。

能在世家门阀势力最强的时候,以寒门之身成为朝廷重臣的陶侃,名声虽然还没他的后代陶渊明大,但能力远胜寻常的九阶名臣。

单论内政能力,都在九十点以上。

与此同时,王景也从他的言语之中,知道了陶侃对于世家门阀的态度,陶侃虽然出身寒门,但并没有对门阀喊打喊杀。

总的来说,他做什么事情都习惯按照国法和所处的时代来处理内政和军务。若是国法要求打压豪族,他便以国法为准绳。

若是世家门阀势大,已经碾压皇权,能更改国法的程度,他也不会头铁和对方撞的你死我活。

渔夫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陶侃的心境和作风,差不多便是如此。

离开皇宫后。

陶侃身上多了一个监察御史的官职,属于督查省,等到宁德行省设立之后,就要和章惇一起前往宣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连绵的细雨如同丝线,笼罩了金陵,以及周边千里之地。

随着明军覆灭,朱元章陨落的消息传遍天下,再加上各地明军的死忠分子被清理,新设立的京兆府迅速变得平静起来。

金陵上游的太平府,一半划入宁德行省,一半划入京兆。大量的兵卒被押送到俘虏营,被整理收编,成为大夏的一员。

南北各地的粮食、瓜果、丝绸等,都源源不断的汇入金陵。

在烟雨之中,金陵这座大城,正迅速向真正的皇都演变,有了皇都的气象,街道上新种下的树木,枝叶也在烟雨中得到了滋养。

细雨悄悄飘落着,千万条细丝垂在半空,韩愈的一首诗,更像是金陵的真实写照。

连续几天的小雨,让城内的气温下降了不少。

广阳坊内的一座府邸内,一株株树木顺着风轻轻摇动,澹澹的冷风吹动,很多仆人丫鬟都躲在了房间内。让府内显的有些安静。

其中一间精舍内,隐隐间有说话声传出。

一阵脚步声响起,伴随着细雨,一个俏丽的丫鬟举着纸伞,提着餐盒缓缓走来。随着她靠近,房间内的声音立刻停下。

“外面是谁?”

有人沉声问道。

丫鬟俏声回道:“禀老爷,夫人知道您没有用饭,特意让奴婢送来……”

一个中年男子打开房门,把餐盒接住,目光在她身上迅速扫过,微微皱眉,说道:“你先退下吧!”

丫鬟没有好奇的向房屋内看去,而是非常恭敬的目光低垂,听到吩咐后便立刻告退。

等离开精舍周围后,她才悄悄的舒了口气。

老爷在静室和客人商议事情的时候,最忌讳有外人靠近,上次就有一个下人因为距离比较近,被老爷看到直接处置了。

虽说金陵已经是大夏的都城,大夏的律法,也严禁杀害奴仆。

但因为金陵易主的时间太短,也没有经历过战火洗礼,原本明朝的势力还残留了大半,错综复杂的关系依旧没有断。

像是处置奴仆,家主只要打声招呼,就能通过原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