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沈大人出征,为何现在突然改变主意了?”
张苑不屑道:“这有何好惊讶的?之前陛下也不知区区几个毛贼,能在大明腹心地带引起这么大的祸害,派出的人一个个都没什么建树,陛下难道会任由盗寇肆虐,威胁到京畿之地安稳?”
小拧子想了想,觉得张苑这番话并非虚言,重重地点了点头。
张苑再道:“其实你也知道,陛下当日出城藉田,正好碰到贼寇杀到京畿周边地区,陛下回城后才得知情况,受到的惊吓可不小,这应该是陛下改变初衷的主要原因。而在此之前,陛下一直不同意让沈大人出马……但现在贼人都杀到顺天府来了,再不让沈大人出兵,就怕以后再派沈大人去平叛,时间上来不及了!”
小拧子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望了张苑一眼,道:“你倒是看得挺透彻。”
张苑笑道:“咱家到底在为陛下打理朝政,你当不会用心观事吗?小拧子,你也要学着点儿,多为陛下分忧啊。哈哈。”
说完,张苑得意而去,小拧子再次板起脸,显然非常不爽。
……
……
永寿宫内,张太后正在会见高凤。
高凤弯着腰,将朱厚照跟沈亦儿大婚的准备情况详细奏禀。
张太后听了一耳朵,好奇地问道:“高公公,陛下回宫月余,可有跟皇后……多亲近啊?”
高凤一怔,心想:“这种事太后娘娘需要问我吗?直接问皇后娘娘不就得了?”
高凤俯身道:“老奴不知。”
张太后叹了口气,道:“陛下平时睡在乾清宫,跟坤宁宫就几步路程,若他无意过去,你们这些当奴婢的该多提醒才是。”
“是,是。”
高凤嘴上应着,心里却别提有多苦恼了,若是皇帝的举动能由奴婢去规划就好了,也不用现在这般疲于奔命。
张太后又道:“之前说要迎娶沈家小女进宫,修建宫殿之事也要赶紧落实了。听说现在户部有的是银子,赶紧调拨一批过来,把宫中那些破旧的殿宇好好修缮一番,宫里好久没有新气象了……哀家希望能早些抱上皇孙。”
……
……
张苑登门拜会沈溪。
传达完朱厚照的意见后,沈溪领兵出征已呈箭在弦上之势。
皇帝看起来礼重有加,但沈溪却明白这只是一种表象,有些话就差明说了……若皇帝真要跟他商议,也不会不登门当面谈,而只是找个人来,似模似样要听从他的意见,但实际上更像是来例行公事通知他一声,让他准备一下,收拾好东西,把手头的工作安排下去,以便在三月底前踏上征程。
朱厚照跟沈亦儿的婚期已正式定了下来,乃是三月二十六。
沈家需要为这场婚事做足准备,不过更多是沈明钧夫妇的府宅那边在忙碌。
父母健在的情况下,谢韵儿这个长嫂帮不上什么忙,只是派小玉帮忙打点,至于沈溪仍旧处于休沐状态,不想在出征前回朝当差,皇帝在征调他出征这件事上觉得有所亏欠,也没脸面非得拽他回朝帮忙处理朝务不可。
沈溪对于这次领兵出征倒没多少抵触情绪。
自从发现连陆完都没法快速平息中原盗乱后,沈溪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穿越造成的蝴蝶效应。本来叛乱的盗匪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撑下去,谁知道这几年地方官府大力推广番薯和玉米,地窖里全都是番薯,使得去年寒冬叛军也没饿死几个人,到春天后四处劫掠一番,便搜刮到足够的军粮,这根历史上的情况截然不同。
如此一来,沈溪不得不把亲自披挂上阵平息叛乱之事提上议事日程,即便朱厚照不让他出征,他也会亲自跟朱厚照争取……这会儿若他再没表示,朝中的非议声会越来越多,有马文升、刘大夏这两个前任兵部尚书亲自领兵收复故土和平息叛乱的前车之鉴,他这个继任者再不表示一下,恐怕朝野都会指责他的不是。
这也是身为朝臣的无奈。
你的能力太过显著,表现太过耀眼,那你就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就是这个道理。别人会不自觉把一些本来不属于你的事情强加到你身上,反而是那些碌碌无为之辈在朝中最安全。
沈溪琢磨开了,这大概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不是大臣想中庸,而是时局逼着他们必须中庸,谁当了出头鸟就会跟他一样,有才华就会被人牢牢惦记,拿他当作一种标尺去衡量朝中人,最后的结果是朝臣没有进步,反而是逼着他迁就那些后进者。
虽然具体出兵时间没定下,不过沈溪知道,参加完妹妹跟朱厚照的大婚后,他便要离京,大概时间就在三月底四月初,而他自己也知道必须尽快出征,不能再把事情无限期拖延下去,中原乱事的确到了该平息的时候了。
自从决定要再次领兵,沈溪对待朝事越发懈怠,在朝为官改变时代的想法也没之前那么重了。
大明不愧是封建王朝的巅峰,各种规矩制度极为完善,以为官居极品就可以改变时代的想法,太过狂妄自大。
变革难以推行,不但来自于桎梏般的皇权,更有天下读书人的压力,即便改革的结果再好,想在大明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