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 108 章(1 / 3)

陈景书的牛皮吹的响, 但北静王实际上并不是特别看好。

他觉得这可能是陈景书太年轻, 官场上一路走的也都顺畅, 因此对事情的想法有些太美好了。

陈景书说给江南那些富商们一些好处, 让他们出银子救灾,北静王听到这话只想苦笑。

他斟酌着说道:“若瑜恐怕不知,这事……往年也都有过,最严重的一回, 先帝还亲笔题写了赐字给捐款最多的人家, 但……除了那一次, 其他时候这些富户们不过是出点钱做做样子罢了。”

说白了,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能赚下偌大家业的,没有一个是傻子。

一点虚无缥缈的名声奖励就想要他们出血?不可能的。

要说名声, 聪明点的, 平日里时不时设个粥棚或是送点家里用不上的旧衣料子,还有那铺路修桥的, 也都不算少见。

这足够他们赚名声了。

救灾这事, 于他们的名声至多算是锦上添花, 远不到他们会愿意为此出血的程度。

陈景书听到这话笑道:“王爷说的我知道,这些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哪里会随便把口袋里的银子往外撒,若只如同以往那样, 给点华而不实的东西, 又或者名声, 一来朝廷不可能拉下脸做的太过分,二来,就算是那些富商们,叫他们为此出几百两几千两,倒还有可能,但要是出几万两甚至更多,恐怕是不行的。”

北静王听到陈景书这话心中的担忧不仅没少,反而更多了:“若瑜你该不是要学卢照远吧?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卢照远说的是前朝名臣,当然,这位名臣下场不怎么好就是了。

也是为救灾的事情,朝廷拿不出银子,卢照远就以募捐善款为名设了一场鸿门宴,愿意合作的,自然有好名声可以得,若是不愿意合作,或是拿出的银子让卢照远不满意的……窗户上刀斧手的影子可没有半点遮掩呐。

甚至卢照远放言,百姓们已经活不下去了,既然有人不让百姓活,自己也就只好不让他活了。

那场宴会虽说募集了大笔银子,算是解了救灾的危急,但卢照远也深深地把所有权贵富户都得罪了,以至于他自己在十多年之后下场悲惨。

北静王是万万不敢叫陈景书做这事的。

他要是敢放任陈景书做这事,回去皇帝和太子还不活拆了他!

陈景书被北静王的脸色逗得根本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王爷莫怪,莫怪。”

北静王看着他这半点不在意的样子简直恨不得翻白眼:“若瑜!我这是为你着想!”

陈景书点头道:“我知道王爷是一片好心为我,不过……卢照远那样的事情虽然壮烈,我却是不会做的。”

后世有那么多好例子可以参考,干什么非要把自己往这上头凑啊。

不过既然知道北静王的担心,陈景书便把自己的计划细细的给北静王解释了。

陈景书计划其实也不算复杂,核心就一个,既然虚无的好处不能让富商们掏钱,那就给点实际的好处嘛。

陈景书道:“不知王爷是否想过灾后重建的问题呢?”

如今皇帝已经在考虑扩大通商贸易的事情,而之前就说过的外国使团要不了多久也该到京城了,陈景书觉得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那么未来南方沿海将会是整个大晋贸易最繁忙的地区,这将带来多少收益?

但如今沿海遭灾,几乎是一片废墟。

陈景书道:“让灾民们能吃得上饭,不饿死,只是最基础的事情,救灾需要考虑的事情远比这要多得多,他们今天能吃饱,明天又该怎么办?如果仅仅是靠沿海地区本地的能力,仅仅是想要恢复基础生产就要好几年的时间,这几年不仅收不上税,朝廷每年还要拨不少钱粮用来补空缺,就算生产恢复了,也得再减免几年的税收,何况不说这些,大灾过后又是大战,流民多了,土匪强盗便也少不了,朝廷还得花钱财去剿匪,可以说是处处都要花钱。”

北静王道:“你说的不错,所以才说救灾这事难办。”

往年国家财政还算好的时候都十分艰难,何况今年钱还不够用了。

想了想,北静王干脆道:“若瑜也别卖关子了,有什么话就都只说了吧。”

陈景书点点头。

其实他的计划真的特别简单。

对灾民实行以工代赈的方法,如今沿海地区百废待兴,需要用劳力的地方多了去了,这些人手完全可从灾民里头出,而且有了工作,有了吃的,灾民会闹事的可能性也小了很多。

这一点是北静王已经在做的。

陈景书的计划则更细一些,除了一些需要重体力劳动的事情之外,一些轻便的事情也可以安排给妇女孩子以及老人去做,大家都有的吃,而不是一家人只靠一个壮年男人卖苦力养活,其他人只能有基础的稀粥喝。

“做一些衣服,鞋子,或是简单的手工编织,篮子筐子之类的,女人孩子老人都可以做,而且这些也都是接下来需要大量消耗的东西。”

而除了大工程之外,陈景书还拿出了一张图纸,倒不是其他,而是城市的设计规划图。

不过陈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