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朝廷窝里斗(2 / 5)

诗酒趁年华 我想吃肉 4356 字 10个月前

命将军”,财富自留一半,另一半散与百姓,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他还给百姓分田,与百姓约定,分田与民,民什一而税,交给他来养兵。

天命将军在地方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他的事业,周郡守在大地上玩儿命地狂奔,一气奔到州府,将事情禀报了。然后头也不回地,又带着妻儿一路奔上京城。

————————————————————————————————

朝廷这些年遇到的乱贼不少,还没遇到过发展这么迅速的。虞喆前头刚夸过颜肃之,并引申开来,说他自己的治下真是欣欣向荣,这就被扇了一记大耳光。

夭寿哦,小皇帝的脸都肿了。

新任柴丞相不得不出列提议,赶紧调兵去镇压,以及,这税是不是暂时先别加了啊?再收,反的就不是这一处了。柴丞相没好意思说,你的坟也先别挖了,缓一缓吧。

最后议定,税,已经收了的就收了,没收的,就先不收了。这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赶紧发下去就是了。

可派谁平乱呢?世家不用说了,看跑回来的郡守的出身就知道了,这帮子人,玩耍起来满高端的,做起正事来,不不不,根本就做不起来正事。这话其实也不对,世家也有能带兵的,比如楚丰,可他是太尉,轻易岂能为一郡而离京?比如姜戎,可他是管宫廷禁卫的,职位也挺高的,也不太合适。

抛开世家不提,还有土鳖们。可土鳖们好日子过得久了,新生代不能接替祖业的大有人在。先头就有郁陶的儿子,镇压不成自己死了。李今年轻,却是一根独苗,虞喆也轻易不能派他去。要是颜肃之在就好了,可楚丰又说:“颜肃之在昂州,剿匪剿到一半,回来便要前功尽弃了。”

郁陶、赵忠都是老将,按说是没有问题的,可派了他们,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不然还能派谁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虞喆做太子的时候,后补的少傅尤老先生说了个悄悄话儿,给虞喆出了个主意:“何妨自昔年五将之子弟中择人?他们子弟总有上百人了罢?难道就只有一个颜肃之吗?难道个个都像大将军的儿子那样不善战么?”

虞喆一听,觉得有理,便召集了五家子弟齐集。

运气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比如海贼那位大当家,出师未捷身先死,死得无声无息的,都没有个猛将跟他大战三百回合,好让他死得壮烈一点。又比如史九,原本就是个略有点头脑的乡民,赶上了时候,登高一呼,全县响应,小半月拿下了全郡。什么坞堡之类的,统统白搭,遇什么揍什么,前仆后继。算来也是青史有名。

又比如虞喆,尤老先生说得没错,五姓后人,加起来男丁有上百人了。这其中,赵忠的贡献十分巨大,其他几家加起来,都没他家人多!虞喆在这百多号人里,一眼就看中了赵忠的第三子——赵朴。

赵朴同学长得十分像他爹,看上去就是个猛将的样子,十分高大上!

虞喆难免犯了这么个以貌取人的毛病,就点了他了。

世家也不反对,反对了,派谁去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是真刀真枪干的。就他了吧。郁陶略觉不妥,然而赵忠儿孙太多了,郁陶不可能一一了解,也不知道赵朴的水平,只得问了他几个问题。赵朴小时候也读过几天书的,长大了虽不再爱这一口,答一些问题还是可以的。

郁陶又试他武艺,见他力气也是有的。心道,也就平这一点乌合之众,当是可以了。便不再反对。

谁知道赵朴同学也就是个样子好看,他因父荫做个小校,平生带过的兵数目不超过一千。更坑爹的是,他没有继续到他爹在砍人方面的天赋,却偏以为自己是不世出的名将。

就这么匆匆上阵了。

然后就败了。

三月初三,赵朴“战死”,史九方面宣称,一打照面,赵朴没打过他,然后就跑了。被他的人追上,搞死。史九趁大胜之威,将地盘扩展到了两个郡!

赵忠坐不住了,不得不请命。

尤老先生拈须不语,心说,就你们家?口上却劝虞喆:“赵乃老将,必会马到成功的。不如许他携子孙上阵,为了子孙,他也会拼命的,这也是给他子孙送功劳嘛。诱之以利,可比旁的都管用。”

虞喆深以为然。

于是诏令赵忠亲往,点了他四子十孙随行。

一直打到五月初五,赢是赢了,这没什么好怀疑的。赵忠人品不咋地,常识一塌糊涂,但是论起行军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生擒了史九,将这位天命将军的高层僚属一气捆了,带到京里来。俘虏了五千余人。

大捷!

可赵忠一点也不开心,他四子十孙,十个人里,流箭死了三个,最蠢的一个初上战阵,鼓点一响,马没吓着,他吓得掉下马来摔折了腿!

虞喆挺开心的,提议让他做骠骑大将军。特意加了个“大”字,以示郑重。做就做吧,也没什么人反对,朝廷现在需要武夫。尤老先生因为出的主意成功了,也得到了虞喆厚币赏赐。

真是皆大欢喜。

岂料郁陶却找上了尤老先生。

尤老先生等世家,对于郁陶还是没那么鄙视的,客客气气请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