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消失的爱人》(2 / 2)

引线。

没有他,这个剧本只能说中规中矩,戏剧感并不够,但掺杂了非线性叙事外加极富对比的画面感,一切都不一样了。

这部电影想讲什么呢?

是艾米极致优雅而残忍的占有欲,不全对,所有的角色都在服务于:用很独特的美学表达出的颤栗。

看得心慌就对了。

这是很正常的观看《消失的爱人》产生的情绪。

从代入角度而言,片中大部分时间观众是在跟随男主人公尼克的视角。

这个角色的存在本就代表了一般观众的视角,一个“正常人”的视角。通过尼克“正常人”的眼睛,反面建构了女主人公艾米“非常人”的内心,高雅却虚伪的外表下,藏着一个变态。

而这种成人黑童话般的内心是如何形成的?

影片也没有直接大篇幅的塑造这对互相折磨的爱人,但是却提供了很多线索和蛛丝马迹(如笔记、寥寥几个童年的镜头、穿插着艾米的记忆、心情,这种留白式的建构,就是对艾米整个心理的溯源,这使得《消失的爱人》直接与一般讲述感情的影视作品拉开了深度,丰满了形象)。

拿艾米来说,与“一般小孩“相比,艾米从小享受着不可比拟的物质表现,但她同样同很多被忽视的小孩一样异常缺爱。

她的母亲从来没有用“母亲”的方式爱过她。

从出生起,她就只是母亲笔下的一个人物,是母亲精雕细琢出来的三次元躯壳,寄托着母亲成就感的获取。

可以说,只从艾米的塑形画像就透露着大卫-芬奇钟爱的角色味道。

十二宫杀手,七宗罪里的杀人狂,都是这种类型的角色。

当旁人看他们的行为会觉得不可思议时,他们自己却有一套个体化的内在逻辑。

非要冷嘲热讽地评说的话,那便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很多时候,没有经历或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直接见到了这种历程所导致的血腥残忍的结果,便一味站在道德高点指责跟戏中讽刺的没什么两样。

如果他们愿意去了解,或许会发现这个内在逻辑其实并非不可思议。

而这,恰恰都是人性的种子结出的花朵,凛然绽放时带着一种残忍而妖冶带着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