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小助手 好好的上元节理藩院众人又……(2 / 3)

是立志要吞掉喀尔喀蒙古,东西两边的帮手都叫他给找好了啊。”

“与噶尔丹这一仗,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了。”

最后一句话落,文臣们的身子都是一哆嗦。

阿喇尼干脆地跪下道:“皇上,奴才愿意去北方镇守,绝不让噶尔丹南下的机会。”

高士奇小心说道:“皇上,这,噶尔丹他敢吗?”

“他敢吗?”康熙怒道,“恐怕他很敢。”

高士奇立马缩了。

康熙转身,给阿喇尼要他们拟好的国书,看完之后,把几个措辞并不算严厉的地方改为非常严厉的措辞。

而后交还给阿喇尼,“先把国书发给噶尔丹、戈洛文,出了二月,你就带些亲卫兵出发吧。”

阿喇尼没来得及问去哪儿呢,费扬古就已经跪下来道:“皇上,奴才愿意和尚书大人一同北上。”

康熙让他一起去,但是交代二人,噶尔丹不轻举妄动他们坚决不能出兵。

“记住,叫你们北上,主要是为了防止草原大乱朝廷来不及支援。”康熙如此说道。

阿喇尼和费扬古一同跪下领命:“奴才遵旨。”

苏辰和保成就是两个背景板,一下午都在乾清宫,看他们阿玛和大臣们商量北上防御的地方和兵力。

胤礽抱了会儿如今归了小五的那只小鹰衡宇,就觉得双臂酸痛,把这家伙放在地上,它一会儿就蹦蹦哒哒跑到小太监跟前要吃的。

吃完肉又喝水,然后卧在一角睡得呼噜呼噜的。

兄弟俩再注意到衡宇的时候,它已经扑闪着宽阔的大翅膀在乾清宫前面飞来飞去的玩耍起来了。

此时天色已暗,议完了事准备回家换身衣服就来宫里看灯的这些大臣们才反应过来。

不对啊,皇上是从哪里拿到桑结嘉措和噶尔丹的秘密通信的?

灯火通明的殿内,苏辰抚了抚衡宇溜光水滑的羽毛,对它道:“虽然你不经常着家,但是这次你真的立了一次大功。”

没错,那封信是衡宇用它那铁钩子嘴给叼回来的。

胤祺常常抱怨衡宇不贴心,经常一飞岀去就要三五天才回来,但每次这家伙回来都会壮上一圈,于是大家也不管它。

天空之王嘛,愿意飞就飞。

没想到这次它回来给带来这么大一个秘密。

那封密信本来是装在一个竹筒子里的,要说衡宇为什么能千里迢迢的把一个竹筒子叼回来,这就不得不说衡宇是个孝顺的好大儿了。

此时上了年纪的小锦最喜欢吃竹筒里面长的那种虫子,衡宇叼着这个竹筒子回宫之后,第一时间冲向的就是毓庆宫小锦的窝。

胤礽当时正好在旁边,看见衡宇扔到小锦窝里的东西觉得眼熟,当即叫人上去把竹筒给拿了下来。

然后就收获这么一封密信。

叫他们哭笑不的是,劈开那个竹筒,一个弧面的缝隙里还真躺着一只冬眠的小锦最爱吃的那种虫子。

衡宇这番孝心,谁看了不迷糊啊。

苏辰便让人去御花园的竹林里给小锦捉虫子。

康熙光顾着生气了,也是在臣子们离开之后才从儿子口中得到这封密信由来。

然后皇上也一声令下,叫乾清宫这边的人明天都去捉竹虫子。

苏辰很好奇,如果此时身在布达拉宫的第巴知道他给噶尔丹的信被一只鹰带到了皇上手里,他是会觉得这是佛祖的意思还是会继续一意孤行。

喂了衡宇几块肉,苏辰起身回到殿内,就发现刚才很生气的他爹此时已经是心平气和了。

梁九功正传了晚膳,带人布置菜肴。

胤礽手里握笔,在明亮的灯下写着东西。

苏辰走过去,一看更晕,是藏文,他只学了一点点的。

“阿玛,这是给谁写信啊?”苏辰问道。

康熙已经习惯自家儿子提出一些比较单纯的问题,说道:“颜达汗。”

苏辰俩眼转圈。

颜达汗?

为什么一次都没有听说过?

边疆事务复杂,而他家辰儿又是个对海外关注点高于东西北的,康熙也不指望他对处处都通透,说道:“固始汗的长子,顺治十年固始汗薨,颜达汗便继承了汗位。西藏的军政大权,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他们手中。朕猜测,桑结嘉措鼓动噶尔丹入侵喀尔喀,为的就是排挤颜达汗。”

苏辰点头,“那是叫保成写信给颜达汗问问情况?”

康熙笑道:“旁敲侧击一下,毕竟他们距离近,有什么情况能比我们更快地了解到。”

这封信就要以大清皇太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