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十三行 对雅克萨的攻打,四月份就……(2 / 4)

》。
但清朝虽是胜利占据主动的一方,最后也没有从这个条约中得到什么便宜,划定疆界之后还失去了大兴安岭以北的部分领土以及尼布楚周围的地区。
虽然第一次打脸之后自家还会很快的反击回去,但这中间不知又要增添多少普通士兵的性命。
因此苏辰据理力争,想要说服大家在雅克萨一带沿着设防。
好不容易他把这些人说的松动了,第二天大朝,户部的和内阁的参与进来时,只守木城瑷珲的意见再次成为主流。
苏辰一个人的意见,就算有保成站他,还是没有被采取。
说到底,还是现在的朝廷比较穷,不舍得掏钱养边疆的将士和防卫线,说没钱吧,每年国库至少要有一半掏出来给宗室亲王以及八旗人口发工资。
亲王的就不必说了,每年一万两银子一万两禄米,而旗人虽然每年各项的收入折合下来只有六十两,但也架不住人多啊。
每年国库里要出这么大一笔,不穷才怪呢。
虽然苏辰也是那个领俸禄的亲王,但如果他阿玛说不给亲王发银子或者少发减发,他肯定第一个支持。
不过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除非他阿玛不想干这个皇帝了,否则永远都都不可能动勋贵们的蛋糕。
“大哥,喝茶。”
灯下,小四端着一杯茶给送到面前。
苏辰看见他就想起历史上留下个刻薄寡恩名声的雍正,他还没有动勋贵们的蛋糕呢,只是清查亏空,而这个亏空的大部分还在内务府帑银上,仅是如此雍正帝都招了那么多人的诋毁。
所以,养贵族、八旗的这一部分银子是必须出的。
苏辰喝了小四给的茶,但还是愁的抓了抓脑袋。
胤禛还没见过大哥这样子,劝说道:“大哥,你别生气,等我长大了,帮你把雅克萨夺回来。”
听了,苏辰好笑起来,道:“你脑子这么好使,做武将岂不是浪费?大哥有个主意,你先帮我查资料。”
胤禛的眼神动了动,灯下少年的神色不参杂一丝作假。
虽然他知道大哥是真的对他好,但是远没有想到会受到这般信任。
就连大阿哥,平日想表现的争气又得阿玛喜欢,都要说他要为大清开疆扩土这一类的言语,用以表示他不会参与朝廷政事。
也就是不和太子相争的意思。
可是大哥,竟然这么肯定他。
胤禛只觉得自己小小的胸膛里热乎乎的,用力点头道:“大哥,你要什么资料我都给你查。”
看小四干劲十足的模样,苏辰微笑:免费劳动力初长成啊。
之后几天,苏辰都在课余时间带着胤禛去武英殿的藏书楼,找前朝和海关相关的记载,同时还把以前存放的东南沿海递上的奏折翻了翻。
保成有空的时候,也会和他们一起。
这天,保成看见他哥写好的一张纸,拿起来看了看问道:“哥,你想发展海上生意?”
苏辰点头:“嗯呐,你看看这些资料,还有以前东南省份官员每年的进贡,他们都比其他省份的高两三层。在那里当过官的,往往也升职更快。这说明什么?”
说明那里有钱啊。
在那儿当过官的都能捞到钱给京城送礼,然后一路升升升。
江南富裕是富在明面上,闽省、两广是富在内里。
苏辰记得,在清朝还设立过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牙行,名为广东十三行,到乾隆时期闭关锁国,只余一处通商口岸没有关闭。
那就是设立于清初康熙早期的十三行。
在乾隆“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的经营达到了巅峰,清朝有名的三大商人群体便是徽商、晋商和十三行商人。
即便十三行初设的康熙时期,这地方也素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
虽然苏辰不记得十三行具体的设立年份,但他知道这个设立海上经商的“海关”,在此时有可能,比较好推行。
等十三行赚了钱,用那些钱养贵族好了。
保成笑说:“哥,你应该先跟我说一声的,阿玛近来就在和大臣们议论在广东开辟商行的事,你根本不用找这么些资料。”
苏辰:???
十三行现在就要设立了?
太好啦。
苏辰看了看自己整理出来的这些资料,道:“没关系,有这个,商行能更完善。”
---
康熙二十四年末,广州城郊西南,珠江岸旁,车马辐辏人声喧嚷。
“船来了。”
不知谁大声喊了一嗓子,岸边或是交易或是谈话的人们,都把目光投向政府在一个月内建好的水泥青石板码头处。
一连八艘二层千料大行船缓缓泊岸,从旁边简单的海关班房内整齐的跑出来两队持枪士兵,他们身上穿着的兵服补子上,绣着大大的“海防”两个字样。
一个揣着袖子站在高处看着的人说道:“听说我们福建也要建立海关衙门,最迟下年春能开,现在衙门里正招募商人,我是报了名了。兄弟你这两年不少赚钱,要不要也在这海上投投?”
被聊天的是一个大胡子,大胡子专心护着站在他左侧的两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