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业也不是笨的,胡大刚身上的气场与别人不同,他早已觉察到,只是身为亲人,又与他从小相识,便没放在心上,现在听李二爷问了,便道:“二爷有所不知,我这弟弟在军中呆了八年,身上的气势难免与常人有些不同。”
李二爷这才点点头,然后转身撩开帘子进里间忙自己的去了。
再说杜梨与胡大刚回到街上,心中也将那李二爷的身份摸透。难怪去年给他送野味时便觉这人出手阔绰见识不凡,却原来是绣春坊的老板。
心里如此想着,杜梨也未再多耽搁,与胡大刚一起到集上将近日要用的必须品买了些,就赶回了牛头村。
到家时,正是下午申时许。谢婶正挑了绿豆糖水到工地上分给大家喝,一群匠人和帮工的乡亲们站在一处谈着天,气氛很是热闹。
杜梨见他们正歇着,也未过去招呼,只吩咐胡大刚把今日取信的事转告给胡正旺两兄弟,便自己回房歇息去了。
这一日忙活,她身上也有些疲乏,再加上外面日头晒得着实厉害,她就更不想动了。
第二日,也就到了胡二宝女儿洗三的这一天。
杜梨向谢婶问明了规矩,便在午饭后和胡大刚赶了过去。
来到胡有财家,里面热热闹闹已经挤了不少人,三五成堆地说着话儿。刘氏、柳氏、李氏三人同胡玉枝一起端着茶水穿梭在人群间,显是被请过来帮忙的。
杜梨与胡大刚走进去,发现客人多不是自己熟悉的,大约是陈氏和王氏两边的娘家人。看他们进来,脸色都变得有些微妙,静了半晌才有人开始慢慢上前打招呼。
杜梨与他们根本不熟,自然说不上话,胡大刚又向来是个闷的,所以互相寒暄两句后便都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李氏见了急忙过来打圆场,给他们递上两杯茶,又抬着下巴朝堂屋正中的上位上了努了努嘴。
杜梨顺势望过去,便见王氏和胡有财正坐在那儿。看她和胡大刚过来,脸上也没有特别热情,只到胡玉枝看到他们,搬了两张椅子过来,才让杜梨和胡大刚也落了坐。
少时,收生姥姥抱着胡二宝的二娃从房里走了出来。胡二宝则拿着一个铜盆和一个茶盘紧跟其后。
来到堂屋中间,二人同时在设好的香案前站定,收生姥姥抱着孩子站在案前,胡二宝则把铜盆和茶盘放在她面前的桌上,又恭恭敬敬地退开。
收生姥姥面容喜悦,满是慈爱地看着怀里的孩子。等有人帮着把用艾叶和槐条煮成的汤水倒进铜盆里后,就正式开始洗三仪式了。
“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女婿准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
收生姥姥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棒槌在盆里搅动,一溜儿生动又顺口的祝词便脱口而出。
杜梨一边好奇地听着,一边和胡大刚便和其它人站到一处,按长幼顺序给孩子上添盆礼。
第一个添盆的是陈氏的亲娘。作为孩子的外祖母,她与孩子的关系也最亲近,添的物件自然不能太轻。
杜梨好奇地伸长脖子望了望,发现她先是往洗三盆里添了一勺清水,接着又放了个银裸子。一看到这个添盆礼,收生姥姥立刻朝她满意地点头笑了笑。
虽然这物件最后也不能归她所有,但长辈给的祝福,总要足些不是,要不怎么能现得出你对孩子的爱呢?
陈氏的亲娘添完,接下来便轮到王氏了。她与孩子的关系与外袓母差不多,甚至还要亲近些,照理说添的物件是不能比对方还轻的。
但王氏却有自己的一番心思。她之前满心巴望着陈氏能再给她添个孙子,没想到生下来的却是个赔钱货,害得她为了省钱,当初还把胡进贵夫妇得得罪了,闹得个分家的下场。
所以对这个结果,她心中很是不满,这几日对待陈氏的态度差不说,还一直冷着张脸。
抱着这个想法,她朝盆里添了一勺清水后,竟在众目睽睽下丢了寥寥几个铜板进去,看得陈氏那边的亲戚们脸色瞬间就黑了,甚至还有几个垮下脸低声议论起来。
收生姥姥看着她脸色僵了僵,也不好说什么,只按规矩替孩子行了礼,便换了下一个添盆的人。
杜梨在人群中不动声色地看着他们,见陈氏的哥哥姐姐均是给的十文钱,不由得微微扬了扬嘴角。她道这陈氏在娘家多讨人喜欢呢,原来也不过如此。
直到轮到她和胡大刚时,两人才在众人的注视下走过去静静地给孩子添了一勺水,然后从袖袋里拿了一整吊铜钱出来放进铜盆里,整得里面的水,瞬间就满到了盆弦上。
一看他们送了这么贵重的礼物,收生姥姥脸上笑得更是喜悦,朝杜梨连福了两下身才送他们移步。
在看到杜梨把那一吊钱放进铜盆里时,边上的人也立刻纷纷睁大了眼睛,连王氏和胡有财都忍不住朝他们多看了两眼。
但杜梨可不管这些人说些什么,她要做的已经做得很好了,也不想在这里多留。
见她和胡大刚送完添盆礼就往外走,胡玉枝急忙挤出人群跟了上来,用不惊动旁人的声音道:“大哥,大嫂,吃些甜酒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