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弹一星”有了,国家的实力又增强了,多少年后再回想起来,依然很激动吧?
.
现在,经济稳定下来了,工农业生产又迎来了**。城里大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既抓生产又抓质量,瞧瞧家里的床单被面都结实得很,自行车也耐用,她和明瑜骑得那辆自行车都十多年了还是好好的,缝纫机质量也很好,使了几年了一点毛病都没有。
.
除了那些大工厂,街道上也办起了小工厂,都是集体所有制,采取计件工资,多劳多得。爹说县里也办了厂子,还有社里、队里也有加工场,像姜家湾就办了一家棉麻厂,逢到农闲时节就开足了马力,买卖可红火了。
.
椿芽觉得后世有一种误解,以为这个年代只搞运动不抓生产?
.
其实,生产一直都有而且规模还不小。商业活动也有,一个是国营的,一个是集体合作的,另外是有牌照的商贩,大力反对的是无证奸商和无序行为。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不过造成的僵化是在所难免的,市场上也缺乏活力。这时候,上面为了巩固运动成果,又掀起了“反贪污,反投机倒把”的运动,在消除**的同时,也造成了市场供应紧张。
.
她想,如果能取得平衡就好了,既有计划又有市场调节,那就是一种最理想的模式了。可惜,社会主义建设还在摸索中,商品经济不是一蹴而就的。
.
*
转眼到了七月,阳阳初中毕业了。
.
他考上了高中,成绩还可以。学校里忙着搞勤工俭学,不太注重学习成绩,椿芽和明瑜抓得很紧,不想孩子荒废了。阳阳虽然顽皮,可到底还是听家长的,尤其是妈妈总拿两个舅舅做榜样,见他松懈了就说:“阳阳,瞧瞧你小舅,如果不发奋哪能考上军校啊?如果考不上军校,现在就在农村扛着锄头下地劳动呢……”
.
阳阳是向往军校生活的,爸爸和舅舅都是科班出身,说起来都是响当当的。看看姐姐也在复习,说要好好表现,争取通过内部考核。他呢,自然也不能差了,于是下了决心一定要上军校。
.
椿芽见阳阳下了保证,就鼓励了几句。她知道这个娃娃脑子活泛,自制力差了点,还是得盯着。两年后阳阳就要高中毕业了,最好的出路就是去当兵,然后再考军校。她和明瑜合计过,也在留意着好抓住机会。
.
这个月,秦玉简的妹妹也高中毕业了,面临着分配。
.
赵淑音给椿芽打了电话,说:“书婷啊,玉舒的事儿我这边不方便出面,你看看有没有地方安置一下?”
.
椿芽知道如果不能留在城里,玉舒妹妹就得去插队。她考虑了一下,正好部队上搞了一个食品加工场,主要用来安置随军家属和干部子女的。这事归吕处长管,他是她的老领导,关系也不错,看看能不能安排一下?不过,这工作属于临时性质,不像全民所有制企业那么有保证,只能暂时过渡一下。
.
椿芽给赵阿姨回了电话,把情况一说。赵淑音就点了头,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先把孩子留下来再说。椿芽就去找了吕处长,说了秦玉舒的情况,说她是革命家庭,姐姐是军属去了外地,母亲身体不好,家里无人照顾。吕处长考虑了一下,觉得既然是军属子女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就答应要人。
.
手续很快就办好了,秦玉舒接到通知高兴得不得了。她是作为军属子女被录用的,沾得是姐夫的光。因为这个,她到椿芽家里表示感谢。椿芽见玉舒很懂事,也挺欣慰的。她答应过玉简要照顾好妹妹,能帮上一把也是应该的。
.
*
就在这年暑假,教育上也有了改观。
.
经过一番再教育,知识分子的思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良分子被踢出了教育系统,高校也恢复了招生。不过方式有了改变,以“工农兵学员”为主,学制两年,招收对象为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下乡知青,以单位推荐为主。消息一出,极大地鼓舞了各行各业的劳动大军,也唯有表现得好才有机会上大学,等到毕业了就是国家干部了。
.
政策下达后,省大也恢复了招生。一些教授、讲师陆陆续续地返回了学校,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
.
这天下班后,大林来找椿芽,说:“姐,肖华的妈妈也想回去,可第一批返校的都是从农场回来的,说在那边接受了再教育,没妈妈什么事儿……”
.
椿芽知道大林的意思,是想看看有没有办法让肖阿姨恢复教学工作。她点了头,说去找找人。当然,这事还得找祁苏彦帮忙,柳怡军在省里担着要职,打个招呼就能办了。要说这事也不违反政策,就是照顾一下。
.
看在椿芽的面子上,祁苏彦也肯帮忙,就给痛痛快快地办了。
.
到秋季开学时,肖楚莘回到了教学岗位上。她对大林很感激,还拉着大林的手说:“大林啊,这事多亏了你姐姐了……”杨教授也深有感触,这再教育还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