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1 / 2)

重回80之大时代 小鱼叉 1624 字 2024-01-04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三年前, 李铮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的消息传到国内后, 举国沸腾。

苏黎世大学的康拉德教授在公开场合称李铮实验室和华清第九实验室联合成立的器官再生和贮藏项目,将改变人类医疗的历史。同时他也认为厄洛替尼的出现, 为人类对抗癌症开辟了新道路。

康拉德教授是苏黎世大学的教授, 同时也是卡罗林医院的副院长, 他是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最近的人之一, 因此当年他在诺贝尔奖揭晓前期做了这么一种表态,被认为是一种暗示。

一个二十出头的华人生物学家,名下的两个项目都被认为有冲击诺贝尔奖的潜力, 这种消息,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十分震撼的。

特别是当世界上最大的器官储存中心与华清第九实验室签订技术合作条约, 宣布器官储存进入一个新纪元后,李铮这两个字甚至上了美国医学生的教科书, 虽然只是纽约大学医学院推荐教材中器官篇那短短一行字,这对于一个半个世纪以来, 在技术上一直被美国压着打的华国来说,意义也是重大的。

那一段时间华国CTV甚至做了一个系列的专访来报道李铮的生平。

“教授,你为什么不露面。”在李铮的名字出现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后, 赵德培就力排众议直接授予了李铮华清大学教授头衔,若不是李铮实在是太年轻, 这个终身放在他身上实在有些不合适,不然终身荣誉教授也不是不能商量。

孙斌就想不明白了,CTV的系列专访啊,这可是华国极高的荣誉, 偏偏他们这位李教授兴致缺缺,甚至连面都不露一个,他可听说,已经有闲言碎语说这位年轻生物学家架子大了。

李铮把手里的透明玻璃试管放下,“烈火烹油,盛极必衰”他面上露出一丝苦笑,国人对国际奖项过于看重,若是他今年真拿了诺贝尔奖还好,若是没拿到……

李铮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他该庆幸自己活在这个年代,若是在后世那个网络发达的年代,他甚至能想象自己未获奖以后,那一**沽名钓誉、名不副实的嘲讽了。

那时候的孙斌并不知道李铮话里的意思,只是低声嘀咕着:“您不露面,他们把好好的专访拍成纪录片似的。”就是那种严肃的,好似后世旅游景点宣传片的画风,看起来……看起来好像专访的主人公已经不在人世了一样。

李铮哑然,他倒是没看过那专访,听说还到盐田县那边去取景了。

后来,诺贝尔奖揭晓,李铮并不在获奖名单之列,一时间国内的赞美之声偃旗息鼓,众人对待李铮的态度也变得开始微妙起来。

如今厄洛替尼在美国上市,好似让李铮再次重回了三年前的境遇。

“谈判中的协调工作,我肯定会参与的。但是田老,主持基因组计划,还是交给真正的遗传学专家,我手头上也有一个项目,现在忙不过来。”李铮笑着开口道。

三年的积淀,足够让李铮真正在华国乃至国际最顶尖的生物学圈子里扎下根来,现在的他即使再次诺奖落选,也不会再出现三年前的局面。

“项目?”

“对,一个小项目。”李铮嘴角微微勾起,但是对项目本身内容并不多谈。

田老深深地看了这位年轻人一眼,小项目?他有预感,时隔三年,这个年轻人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巨大的惊喜。

李铮和田老的谈话本是私下里的,按理说应该不会外传,然而几日后,华国生物学圈里李铮要主持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传言,传得沸沸扬扬。

“李铮?他在制药学上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更多是遗传学,怎么能由他主持!”

“就是,为了推动我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郭教授可是出了不少力。”

“李铮学术水平确实不错,而且他的团队参与了HUGO,对我国基因组计划和世界研究接轨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厄洛替尼在美国和欧共体上市了,说不准,他今年真能获诺奖呢。”

“说不准?说不准还和三年前一样呢,华国电视台眼巴巴地跑到瑞士,以为能第一时间传回好消息,结果呢,呵呵呵。”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轻笑开来。

郭可讱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不甘,论在遗传学上的成就,国内很少有人比得上他。遗传学不比制药学,商业价值大,遗传学学者在整个生物学的大体系内都属于比较穷的那一列。

按梁哲的话来说,这是一门性价比并不高的学科。正因为如此,郭可讱更加珍惜每一次机会。

为了使得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早日启动,这三年里他可做了不少努力。如今听到这个消息,说不失落是假的,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若论国际影响力,他和李铮,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郭教授?郭教授?”有人杵了杵郭可讱的手臂,“下节是您的课啊,您现在还不过去吗?”郭可讱是燕大的生物学教授,师从华国遗传学的奠基人任家声。

“哦,好的,我马上过去。”郭可讱闻言,立刻从自己的世界里清醒过来,拿起课本就去上课。

他走进课堂的时候,发现今天的教室里好像有点不对劲,燕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