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明元年,夏。
南城长街,庆元巷,京都女院。
女夫子带着一个十岁的小姑娘穿过长廊到学堂里,进了屋子,里面坐着二十来个跟她看起来同岁的小女娘。
见了夫子进来,小女娘们瞬间安静下来,都看向了她和新来的小姑娘。
“这是沈羲华。”
她说完,底下的姑娘们多多少少有些惊讶。沈羲华,沈家女,常年住在宫里,随宫里的公主和皇子们一起读书。
她怎么来了?
女夫子心里也疑惑,人是突然被带来的,说是来借读一段时间。
京都一场大变,朝堂上的人来来走走,无论是被贬出京还是高升出京的,大人走了,自然带着他们的女儿走,于是座位空出了不少。
女夫子的目光在中间一张桌子上顿了顿,然后移开眼光,指着一张末尾的桌子道:“暂时坐那边去吧。”
最后一张桌子之前坐的姑娘随着父亲高升出京了,但是中间那张桌子……
那个小姑娘祖父撞死在大殿之上,父亲带着儿子扶棺守在宫门口,等接到父亲的尸骨后,齐齐回老家去了。
她叹气一声,“既然来了,不论你是谁,都该努力读书。”
小花点头,“先生放心,学生自来喜欢读书,从不犯困,犯懒。”
小时候偷睡犯困还好,大了还敢这般,就要被阿姐打了。
她欢欢喜喜的去桌子处。
靠窗,最后一个座位,小花很是喜欢。她坐下,女夫子便走了。
姑娘们开始窃窃私语。大家低头说话,声音小的很,跟蚊子嗡嗡一般,小花不用仔细听便知晓她们说的是自己。
她也不在意,阿娘和阿爹忙,女帝刚刚登基,阿姐和小朔也忙。小树是个跟屁虫,跟他说不到一块去,就没人跟她玩了。
又因着最近也不知道女帝是怎么想的,干脆停了他们读书的事情,让他们四个自己看书。
宫里气氛太压抑,阿姐让她回家玩一阵子。
她自小跟着阿姐在宫里转,外面的人认识不多,阿娘见她在家里自己拿着书看一瞬就偷懒睡觉,干脆将她送来了书院。
小花拿出书,开始背史记。阿姐虽然不得空教导她,但是给她布置了不少的功课。
前头的小姑娘转头,小声的问她,“沈姑娘,你怎么来了?”
小花一瞧,嗯,原来是黎太后家的亲戚。
她也小声说,“我学问不好,来读书的。”
黎小姑娘抿唇,这说了跟没说一般。
她笑笑,也不再问。
满京都城的姑娘们,除了宫里的河洛公主,便是沈羲华最尊贵。
她不是王室宗族,世族大家,但她自小就在宫里,谁也比不了。
谁有君心,谁就是明珠。
而如今,显然沈家夫妇最得君心。黎小姑娘今年十二岁了,虽然不懂朝堂事情,但是她们这种人家,从懂事起就耳濡目染,自然比旁人要懂得多点。
她低声对小花道:“我学问不见得多好,但比你年长两岁,多看了两年书,要是能帮上你什么,你尽管提。”
小花认真答谢,“多谢你,你真是个好人。”
黎姑娘笑了笑,“不用谢。”
两人刚说完,先生就进了屋。今日教的是数术。
小花算术挺厉害的。她爹之前是户部的,她阿娘如今是户部的,阿姐之前还给她看了户部的折子,每年的银钱——虽然她看不懂,但是这般多年下来,她算术挺快的。
户部不尽是算术的东西,但是繁杂的数目有时候放在一起,要是能弄懂了,也是一门本事。
她年岁小,不懂官场中事,于是阿姐就只教她算术。
小花学过,算起来就快,先生还夸奖了一番。
上午有两堂课,第一节学了数术,第二节学史书。这又是小花的强项,阿姐自小就教她读史书,她问过黎姑娘了,待会要讲禹国开国的文章。
她精神奕奕的等着,谁知道这一堂课改了,临时改的,学的是忠奸。
教导史书的先生一直在骂奸臣就该下黄泉,忠臣即便死后,也长存于世人心中。
小花沉了脸。
她并非是无知小儿。这么多年以来,她爹沈怀楠的名声不太好,奸臣之名一直罩在他的头上。
什么结党营私,什么争权夺利,什么蛊惑君主,反正凡是跟奸臣能沾上边的,都给了他。
她抿唇,看了先生一眼,发现这位女先生也正看着她。
若是方才只是听见这话不舒服,她不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她的目的,尚且还能忍耐,但此时等瞧见她也正看自己,便也知晓,这是专门说给自己的听的。
小花拳头捏了捏。
她今日不认识这是哪位先生,等下了堂课,她问黎姑娘,“先生是哪家人?”
黎姑娘担忧,迟疑道:“是……是开元街穆家人。”
小花记起来了。
穆家人尽数被贬官了。
缘由么……他们追随先帝,是忠臣。
忠臣子女,来骂她这个奸臣之女,其实也算是缘由充分。她撇了撇嘴巴,“黎姑娘,明日见,我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