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得多少钱啊,这也太浪费了吧,你们花这个钱干啥,就该把钱攒起来,给孩儿们用……” “♢()♢” 时宗义这才收起来,小心翼翼的放在贴身的口袋里,却是每隔一会儿,都会下意识的用手轻轻捏一下—— 这玩意儿他见过,村里的老汉,也就上任老支书抽过,如今他竟然活到能和支书一个待遇了。能熬到这一步,他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所有东西都置办齐了,一家人随即坐上马车往时国蓉婆家那边去了。 到了李家门口,也不过八九点钟。时间还早的缘故,李家客人还不算多。 听说一辆马车赶进来了,有帮忙的值客赶紧接出来,瞧见马车上的一家人时,就有些犯嘀咕—— 说起来李家也是县上的老人了,他们家的亲戚也都是城里的。这来的客人却是赶着个马车,马车上还古怪的放着个大缸,怎么看都是长途跋涉而来。难不成,是女方那边的? 毕竟他们都知道,全友媳妇儿娘家就是农村的。 可要说就是全友的丈人家吧,好像也不太对—— 当初全友娶媳妇时,他们可是也都过来了,晒嫁妆时那叫一个寒酸,娘家来送嫁的哥哥嫂子也是穿的破破烂烂,瞧着就和难民似的,当押车孩的娘家侄女也是又黑又瘦,瞧着那叫一个可怜巴巴。 这会儿来的这家人,光看这气势,这穿戴,瞧着就不一般。 尤其是车上的一群娃娃们,一个个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真是怎么看怎么招人。 正嘀咕着呢,李全友和父亲李根生老两口还有过来帮忙的三女儿三女婿听到动静从里面迎了出来。乍然瞧见马车上下来的一群人,几人也全都愣住了。 照他们想来,十里铺的亲家必不会来得这么早。毕竟他们村距离县城可是二十多里呢。 从乡下到县城又没个车,不管是徒步,还是拉着板车,到这里怕也得快晌午的时候了。 甚至就在刚刚,三女儿李秀娥还在跟李老太太叨咕,说是上回兄弟娶媳妇时,弟媳妇娘家那寒酸劲,让她回去可没少被人笑话。 别人都说他们家条件也算中等偏上,咋就找个农村出来的? 瞧瞧全友丈人那一家,瞧着过得就砸锅。 李秀娥本就对弟媳妇的娘家看不起,听了那话,更是一百个不舒服。就在刚才,还不住跟李老 太太嘀咕,说是等时家人来了,要是太不像那么回事,就找个角落的地方安排着,省的外人又看笑话,他们李家人也跟着没脸。 结果这一出来,就有些傻眼—— 时家的人倒是和她想的那样,来的不算少,光小孩就足足六个。可和她想象的不一样的是,时家这次来的娃娃和上次弟媳妇嫁进来那回截然不同。 一个个穿的干干净净不说,还都香喷喷的,扎的头发也一个赛一个的漂亮。竟然瞧着比城里的娃娃还要洋气。 “我就说全友他丈人家不一样了吧,你还不信。”老太太唯恐李秀娥说了什么不合适的话,忙再次强调,“你说话可客气点儿,这怎么说也是你弟媳妇的娘家人呢。” 李家三个闺女一个儿子,要说四个孩子里最受宠的就是唯一的儿子李全友,其次就是身为老闺女的李秀娥了。 从前李全友没有结婚时,最听李秀娥这个三姐的话,爹娘有什么好吃的,除了让儿子吃之外,也总是会先想着她这个老闺女,结果自打大姐相中了时国蓉,她这个李家的三女儿就几乎事事靠后了。 可要是时国蓉娘家条件好也就算了,事实上根本就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罢了,凭什么一来就骑在她头上? 刚才又因为时国蓉被骂了一顿,这会儿可不是还憋了一肚子的火呢,闻言哼了一声: “不定打哪儿借的衣服呢,有啥可神气的!” “还一下来了这么多人,分明是是想着吃大户呢!而且妈您看,还有那么个大缸,您可别跟我说,里面装的全是给我们家小宝的东西,说不好人家已经打算好了,走的时候要一兜兜的带走,准备把缸都装满呢。” “你闭嘴吧。”眼瞧着时家人过来了,李老太太几乎是用气声制止了女儿。 事实上即便她不说,李秀娥也不准备再开口。实在是时家人这一打扮,瞧着还真就跟城里人似的。 尤其是时国安一家四口,让人瞧着就不敢轻慢。当初时国蓉嫁过来时,时珩病情越发严重,苗秀秀则因为打击太大,卧病在床,时国安要照顾妻儿,并没有过来,李秀娥又打心眼里看不上弟媳妇的娘家人,还真不认识他是谁。 这会儿瞧见李全友恭恭敬敬的跟在旁边,一口一个“大哥”的叫着,才知道对方就是刚才李老太太没口子夸得时国蓉的那个大哥。
第 25 章(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