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小区(1 / 3)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2142 字 1个月前

第645章 小区

电脑没拿,说是留给徐教授的,那就留给他慢慢玩。

虽然徐教授说不要,可老一辈学者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奇心特别旺盛,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后来有些老人家8、90岁开始学电脑,也能用得很好。

陈凡敢肯定,等一个月后自己再来,徐教授绝对把这台电脑的各种功能摸透,说不定还能写出两篇新作出来。

当然,前提是他不把这个电脑让给计算机系,唔……,应该不会吧?

晃了晃脑袋,陈凡爬上汽车,拉紧车门,缓缓往江大后门开过去。

既然来了江大,那就顺便去文艺新村看看,就是不知道现在工程进度怎么样。

什么?卢家湾在江大上学的那些人?

他们有什么好看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完了,难不成还想自己继续教他们?

想得美。

校园里车速不能过快,陈凡轻踩油门,以近乎慢跑的速度前进,不一会儿,便从成群结队跑步上课的同学们中间穿过校园,出了后门。

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文艺新村小区现在的模样。

上次来的时候,还是市城建委的黄天志副主任带着他来看地。

本来他只是想买一套环境稍微好点、附近人少点的房子,结果硬是被黄天志忽悠成了弄块地建房子。

既然是建房子,那建小不如建大,转了一圈之后,这里就变成了作协机关主导、江南文艺杂志社和文学创作函授中心协办,文化厅指导的省城文艺界联合宿舍区。

车子斜穿马路,便是一条铺着煤渣和碎石的土路,陈凡避开路口、将车停到一旁,下车往里走。

此时整个工地上是热火朝天,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号子声、瓦刀的敲击声、……多种声音汇成一片,到处都吵吵闹闹的,让他连说话的兴趣都没有。

不过虽说有不少人看见他,却没人过来打招呼。

陈作家也好、陈老师也好,知道他这个人的确实不少,可要说认识,哼哼,……,这是谁啊?没见过,不认识!

陈凡也没给自己找存在感,既然没人搭理他,那他就自己进去看。

与初来这里时相比,从外到里,几座此时看上去极为新潮、后世看着非常老土的住宅楼拔地而起。

一个楼道口是一个单元,每个单元是一梯两户、6层12户,然后每栋楼有3个单元,也就是36户。

最外面的那栋宿舍楼已经封顶完工,往里的几栋也都已经建得七七八八,……

不对啊?

陈凡摸着脑袋,往后站到湖边,然后晃着脑袋左右张望。

原来的计划是,建3栋共24套80平米的三房、一栋带卫生间和厨房共48间的单身宿舍,以及120套50平米的小两居室。

作协连机关带文艺出版社加函授中心,一共也才161个人,而且又不是每个人都要求住新房、以及有小部分人是一个家里出来的,这么多房子绰绰有余。

多出来的就是拿来与其他文艺单位做交易的房源。

由于都是文化战线上的单位,所以这里才起名为“文艺新村”。

长得跟龟背一样的湖心岛上、则全都是喜欢住平房的领导住的小院子,另外还有图书室、体育馆之类的公共文体设施。

可是现在的房子,看上去要多不少哦。

单单第一栋楼,就有36套、全都是80平米的三房。

后面还有一栋一模一样的,这又是36套三房。

难道是缩减了别的户型?

陈凡顺着往里看,忍不住捏着下巴、皱眉不已。

好嘛,24套三房变成了72套,一栋单间宿舍变成了两栋,120套的两居室变成了180套。

不仅如此,以他一个建筑师的眼光去看,原来的20亩地皮,也似乎小小的大了一点点。

嗯,大概多了一半吧。

他忍不住摸了摸脑袋,作协这是发了吗?有钱建这么多房子?

再转身看向湖心岛,从单面看,倒是跟规划一样,没什么大变化。

呃,也不对。

在湖边的住宅和坡顶的公共建筑之间,错落分布、多了一排稍微小一点的院子?

这算什么?

半山豪宅?!

陈凡想着自己要不要回一趟作协大院,问问许启珍是什么情况,因为这里一直都是她在负责,可别把自己的小院子给弄没了,回头还得重新找地方建房子。

认真思考了两秒后,陈凡果断放弃这个想法。

反正这个项目是自己提出来的,计划中的小院子也已经定好,连建房子的3000块钱都交了。

所以少了谁的也不会少了他的。

算了,只要不影响到他,那就不用管。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戴着头盔、穿着工装的人远远地对着他挥手、冲着他走来。

隔着老远,陈凡便认出了人,等他稍微走近,不禁问道,“黄主任,你这是调岗了,还是高升了啊?”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忽悠他、忽悠作协在这里建宿舍楼的市城建委黄天志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