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希将信纸封好,放进抽屉里,准备明天再投进邮箱。她看了眼还在看书的舍友们,默默的将一本伤寒杂病论从抽屉里拿出来,这是江爷爷寄给她的。
自从去年十月,那场祸乱华夏十年之久的被宣告终结,一度被视作四旧之一的古书籍,才得以被公开流传。这些书籍保存的极为不易,是不少人冒着危险,想尽办法,或是深埋于地,或是藏至墙壁屋檐,辛苦保存下来,才没有被毁坏。
魏希手上的这本,就是江爷爷藏在家中地窖,凭借着自己治病救人的这几份交情,而保留下来的医学古籍之一。
江爷爷当初寄给魏希的时候,还担心古籍偏僻,魏希不能理解,特意在信中叮嘱,“古籍晦涩,尽力而为便可,不必勉强,有不懂之处,也可以寄信询问我。”
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这样一篇纯古文的医学著作或许很难,但是对于生于唐朝仕宦之家,被当作大家闺秀培养大的的魏希来说,起来并不算难。
能被冠以难字的,还是属于里面关于中医的治病理论。哪怕对于熟悉古文的魏希来说,也只能一字一句,慢慢钻研。
不过,相较于这个,倒是江爷爷对于中医著作的态度,更让人称奇。江爷爷留学起,学的就是西医,但对于中医典籍,他一直都觉得很有学习的必要,对中医并没有狭隘的看法。
夜渐渐深了,圆月高悬于天空之上,时而隐在枝桠之中,同星辰游戏。
魏希打了个呵欠,眼里隐有困意,她看向舍友,温柔提醒道:“已经很晚了,再不睡明天该没精神了。”
闻言,高夏最先停下笔,她伸了个懒腰,“啊,看了一晚上的书,腰坐的好酸。”高夏一边说,一边还扶了下腰。
余乐瑶附和道:“我也是,眼睛也有点涩,怪不舒服的,不行,我睡觉去了。”
经这么一说,大家似乎都有些疲惫,稍微收拾了下桌面,就从床底拿出盆和杯子,准备下楼洗漱。魏希收拾的动作慢些,她从桌边起身的时候,除了赵婷婷,其他人几乎已经下楼了。
看到赵婷婷还拿着书,魏希也不打扰她,只是默默放慢脚步,动作尽量放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赵婷婷优秀的背后,是成倍的汗水。
天亮,日头初升。魏希一早就起来了,今天是周六,她不但要将信封投进邮箱,还要赶时间回赤溪村一趟。吴桂兰今天生日,虽然不是整寿,但是她对魏希视若亲女,在赤溪村的时候对魏希极为照顾。
后来魏希上了高中,回去的次数少了,彼此的关系也没有疏远,一有机会,吴桂兰就塞吃的给魏希,处处关心。
所以无论如何,这趟路还是要回去的。至于吴桂兰的生日礼物,魏希早早就准备起来了,是魏希亲手纳的鞋子。
吴桂兰对自己一向节俭,上次魏希回去的时候,就发现吴桂兰脚上的鞋子磨损的厉害,但依然舍不得换。魏希索性就自己亲手纳了一双,虽然买一双鞋远比亲手做一双要来的省力,但远不及亲手做来的有心意,魏希还在鞋面的外侧绣了花样,是喜鹊登枝。
既有寓意,又不失心意。
除此之外,魏希买了罐桂圆精,凉桂圆,热麦乳,夏天冲一杯冰凉凉的桂圆精,一入喉咙,甜滋滋,冰凉凉的,直沁到人心里去,那叫一个熨帖。
等魏希到赤溪村的时候,已经五点多,快要六点了。好在夏天的天色暗的晚,魏希才不至于摸黑进村,山顶上只剩半轮红日,还在散着余晖。
魏希一直走到赵家的院门口,门是虚掩着的,隐隐还能听到吴桂兰和赵柱国不时地交谈声,还有吴桂兰忙碌时发出的声响。
魏希上前轻轻敲了下门,然后推开,院子里是趴在露天桌子上写作业的赵为民。几乎是魏希刚一推开门,赵为民就发现魏希了,他又是开心,又是惊讶,放下手里的笔,朝厨房方向喊道:“妈,妈!魏希姐姐回来了,妈!”
听到动静的吴桂兰忙从厨房里出来,在围裙上擦拭湿漉的双手,脸还朝门口的方向探寻,一看到魏希,脸上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显得很高兴,“是希丫头,你回来啦,你看你,婶子就是过个生日,你怎么还特意坐车回来,多赶啊。”
吴桂兰话是这么说,但是脸上的笑藏都藏不住,“累了吗,杵着做什么,跟婶子进屋,好好休息一下,刚好菜都炒的差不多了,就等着端上来了。”吴桂兰絮絮叨叨的,又是担心魏希晕车,又是急着让她进去休息。
魏希刚进门,还未来得及说话,就听到吴桂兰一连串的关心。魏希有些啼笑皆非,但正是吴桂兰的热切,让魏希感受到久违的关心,莫名的心下一暖。
魏希脸上露出清浅的笑容,她对着吴桂兰俏盈盈的喊了声婶婶。逆风站着的魏希,被风吹起几缕碎发,衬得她肤白如玉,端的是温柔雅致。
魏希往前走了几步,吴桂兰这时候才注意到魏希另一侧的手上还提着东西。这次倒是魏希先开的口,她先是把手里的东西举起来,递给吴桂兰,“婶婶,您生日我也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就亲手缝了双鞋,不知道您会不会喜欢,还有这罐桂圆精。”
“哎呀,你这孩子,回来一趟就够幸苦了,还准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