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2 / 4)

。大哥,三弟,各位同窗,今天时间有点儿早,不如大家就各自活动,处理自己的一些个人事务。孤就先走一步了。”

“恭送太子殿下。”

离开箭亭后,胤礽大步回到自己的毓庆宫,迅速的沐浴梳洗过后,来到了书房。“嘟嘟,核查一下康熙二十年,有没有康熙皇帝南下拜祭孔圣人的事儿?”

他今天一下午的骑射课都觉得好像有哪儿不大对,问题可不就是出在晚膳后皇阿玛提到的“南巡”上吗?明明在他的记忆中今年并没有这回事。

嘟嘟出现后先是欢快的甩了甩鱼尾巴,才愉快的回答:“主人,大清朝康熙皇帝即位后,曾经先后有过六次南巡,分别是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和1707年。在康熙二十年的时候,只有过一次北巡,是在七,八月份的时候。”

胤礽稍微的想了想,也就明白了。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巡幸江南,宣扬国威,笼络民心。可是在原来的历史上,大清平定三藩的战争虽说是在公元1681年就胜利完成了,实际上却是在1682年的时候才彻底结束。再加上公元1683年那场收复琉球的战事,军饷大大的被消耗,甚至是严重的入不敷出,国库空虚,朝廷财政赤字,所以康熙皇帝的第一次“南巡”才会被安排在1684年。

历史记载中,康熙皇帝六次南下主要都是为了治理严重泛滥的黄河水患,调查了解黄河水灾的灾情,尽快恢复南方各地的生产。当然,“观览民情,周知吏治”,“举行祭孔盛典,安抚江南各省文人学子”,以及游览南方的秀丽山川等等重大活动都是少不了的。

不知道在今年这样的情况下,皇阿玛还会不会先去巡幸北方,然后像史书记载的那样,在“万里山河通远檄,九边形胜抱神京”的历史战略要地木兰,划下一大块广袤的地盘,“移天缩地,大力兴建”后世闻名天下的木兰围场和承德避暑行宫。

现在的大清已经和历史发生了如此大的偏差,小太子又哪里能猜得到自家皇阿玛的想法?如此一来,1684年清军两次攻打沙俄雅克萨城堡这件事,也就和这个南巡,北巡一样变得不确定起来。

因为已经知道历史的皇阿玛,肯定会着急的先做出压制阻止这头“大毛熊幼崽”发展成长的各种布置和安排,攻打雅克萨城堡应该已经不是最重要最着急的事情了。

“那除了出兵雅克萨城堡以外,历史上的康熙二十三年,还有什么国家大事发生?。”

“主人,康熙二十三年,只有两件国家大事,兵临雅克萨和正式开放海禁。”

胤礽紧紧皱起了眉头,面容严肃起来。

“海禁”这两个字,对于每一位稍微懂一点儿大清历史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汇。

它的存在,不光是严重的影响了当时大清东南沿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抑制了南方各省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它首开了大清这一朝代闭关锁国的局面。

后来的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不管是开放部分海禁,还是更为严格的闭关锁国,它们的政策根基都是整个康熙年间颁布的各项禁海令,尤其是在康熙晚年,公元1717年制定的沿海五大禁令。

如果说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在早年间因为国家政局不稳,和琉球“前朝遗民”郑家军的战争影响,而下令禁海,是有一个可以说的过去的理由的话。那么在康熙皇帝晚年,仅仅因为海盗盛行就怀疑沿海老百姓会和海外“反清复明”的华人勾结等等,进而下达了非常严格的禁海命令,真的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带有很明显的民族狭隘主义的行为思想。

当然,在原来的历史上,整个康熙一朝,也是有开放海禁的时候的,虽然只是一种对出海人员,船只以及若干进出口产品都限制非常多的局部开放。

那就是经历了从1680到1684年这四年的准备阶段,为了早日恢复沿海经济,在1684年正式下令废除海禁后,限制性的允许老百姓出海贸易,并且为此设置了广州,福建,浙江,江苏四个国际贸易海关的“驰禁”。

从1684年到1717年,满清政府不光是在翰林院大力培养可以翻译西方各国家语言的优秀人才,更是积极的出台各种政策鼓励沿海人们从事海外贸易。因此才有了史记中的东南“沿海之民始有起色,其船由海关给执照稽查出入,南北遄行,四时获利。百余载来,共沐清宴承平之泽。”

而且根据这段史料记载,完全可以推测出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其实是看出来了“工商”有着和同“士农”一样的,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他曾经在谈论工商业的发展的时候与大臣说过:“...贸迁利用,实裨民生...商贩通行,远至外方物产,以阜吾民。”

他甚至还在公元1700年下令废除匠籍,把匠人们的班匠银并入天赋中一起征收,让大清的匠人们摆脱了政府对于他们的人身控制,大大的促进了大清手工业的发展。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英明仁慈,堪称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最后却在明知道禁海的危害的时候,给他的后人留下了“有理可寻,有理可据”的闭关锁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