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赋税(1 / 2)

荀谌跟着袁绍大军返回冀州时,刘意的交接仪式已经完成,她按照约定,大礼迎回刘惠,任命别驾之位。

卢植正式接任冀州州牧之位,刘意乐的轻松,成天沉迷玩泥巴搞发明。有人多嘴,卢植还会帮忙挡回去。

“长公主关心民生,有何不可。”

卢植说归说,可真看到刘意和荀彧在地里玩泥巴时,心脏还是有些受不了。

长公主,您最近好像黑了不少。

另外这位被刘意抓过来玩泥巴的,卢植问身边的刘惠,“他是神君荀淑之孙?”

刘惠神色难明,“听说有王佐之才。”

荀彧是来冀州避难的,结果被刘意抓去种田。

照刘意的话说能者多劳,既然你们不懂旁门左道,让饱读诗书的荀彧来也行。

刘惠第一次知道懂太多也不是件好事。会被抓去玩泥巴的。

卢植望着这边被刘意承包的田地,刘意的安排很有意思,她要求农户专门打理一亩田,记录每日天气用水量,若是要施肥,还要向刘意打报告。

由于农户不识字,刘意还专门派人教他们识字,用阿拉伯数字,制表。

这些被卢植他们拿来研究作宝的东西,被刘意一句话打发回去。

好物不用,留之何用。

卢植曾问刘意原因,刘意不假思索道,她想让产量最大化。

杂交育种的进程或许很慢,需要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但是她不觉得这是在做无用功。

她或许不懂其中门道,但她身为长公主,完全可以以权行事,发布昭告,寻求天下人才。

民以食为天,卢植望着这片田地,长长叹息。

刘意的过于杰出,使卢植不安,他怕天子归来后,被刘意压过风头。

或许他应该相信刘意?

另一头刘意还在和荀彧讨论黎和麦的普及度,按荀彧的话说,麦虽然好,但由于生长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般人家更多选择黎。

黎的产量虽然低,胜在抗性好,一般沙土也能活,加之耐旱,使得成为最佳保底农作物。

这年头就不要提什么口感,有吃的就不错了。

“文若所言,不过是想说**。若是太平盛世,为何还要弃黎?”

荀彧注视掌心里的麦穗,“长公主可知赋税?”

虽然田赋只有三十税一,但其他赋税多到吓人。

刍稿,牧草税。人口税,成年后还增加的那种。单身税,女子不嫁要交税,这还是写入《汉律》里。

刘意转头看他,“我不嫁人还得罚钱?”

荀彧道,“《汉律》规定,女子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按月多次征收,直至满为止。”

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接近六百钱。一个五口之家一年收入就四千五百钱,这些还要用在日常开销,交赋税。很不幸的,不仅没有剩余,还要倒贴近五百钱。

虽然单身税是国家鼓励早婚的一种手段,但在这个时代。刘意站起来,“你又知女子死在生育的又有多少?”

在现代都有难产大出血死亡的例子,更别提落后的古代。

荀彧没法说,性别以及尊卑差异使得他避开了刘意的质问,只是继续说下去。

徭役,一个足以影响整个农业生产的存在。一旦青壮年被拉去当兵干活,家里剩下的活全是老弱病残在干,种田恰恰是和体力活。

你说发展手工业,刘意至今没摸到棉花,更何况还有抑商政策。

商人的赋税也轻松不到哪里去,关税,工税,市租,缗钱,除去真正有钱的富商,普通人基本老实种地,不愿招惹麻烦。

而徭役里头又有众多名头,一年回不了家是常事,既然无法顾家,那么精细的小麦就不打理了,选黎吧,耐旱又好养,产量低就低点,总比没时间种的小麦好。

这些所有的前提,都是处于一个太平盛世,无天灾**的情况下。

荀彧讲完后刘意沉默了很久。

“我只知天灾无法更改,灾祸若是因人而起,那便变法,从这片田开始,从冀州开始。”

“居高位不看底层百姓,我这个长公主也坐不安慰。”

她想要百年大计,船破了就从里到外更换新的,只要名字还是汉,对她来说没有区别。

刘意朝远处的卢植走去,她摘下斗笠,目光直视卢植,“卢公,我想要免除徭役,减少赋税,两者是否有难处?”

卢植问,“长公主可愿居陋室,饮箪食?”

刘意失笑,“不愿。”

“卢公所言为节流,而我只想开源。”

省钱是不会省的,她只会想法子赚更多钱。

卢植避而不答,只是招来荀彧,“文若若是有空,和长公主讲讲税收吧。”

荀彧刚来冀州不久,还未正式任职,不像沮授他们公务繁忙,给刘意上课绰绰有余。

荀彧低眉顺眼,“遵命。”

他对刘意感触很特殊,当年汉宫一见,刘意领着少帝捣衣的身影深入荀彧脑海,他觉得刘意应是位富有善心的长公主。

从这几天来看,刘意的确体恤子民。同时某些方面天真的令人发指。